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赋能绿色发展 点亮美好生活

恩施日报 | 2023-08-17 12:12:35

全媒体记者黎袁媛 通讯员杨志英

座座铁塔举起条条银线穿越恩施的莽莽群山。(恩施图片库 文林 摄)


(资料图)

夜幕降临,站在望城坡极目远眺,华灯初上的州城流光溢彩。

从40年前的零星灯光、孤网运行到如今的满城璀璨、坚强电网,恩施供电人执着追梦、服务民生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歇。

2023年8月6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员工在新建的110千伏油走线进行组塔施工。(恩施图片库 王洪华 摄)

2021年3月23日,为保证春耕生产,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员工开展带电作业。(恩施图片库 覃涛 摄)

2023年8月6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员工在新建的110千伏油走线进行组塔施工。(恩施图片库 王洪华 摄)

由弱到强清洁电能点亮千家万户

电是如今最普遍的能源,曾经也是最稀罕的能源。

1983年恩施州建州之初,全州仅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座,容量13.34万千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12条,长度230.37千米。这些变电站和供电线路仅能覆盖恩施州城以及少数县城核心区域。农村多为小水电站自建线路就近供电,电力电量仅能满足部分基本照明需求。当时的供电受天气影响较大,“靠天供电”模式下的电压质量、可靠性基本没有保障。

年过五旬的王志荣在利川市忠路镇的一个小村长大,在她的记忆里,小时候家中常常“有电无法用,灯泡一点红。”由于电压不足时常停电,煤油灯和蜡烛家家户户必备。有的村民家中甚至准备了几颗不同功率的电灯泡,电压高时,用25瓦的电灯泡;电压低时,就换上50瓦或100瓦的电灯泡,可由于电压低,100瓦的电灯泡常常只有25瓦的亮度。

低起点不意味着慢发展。上世纪80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恩施州经济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恩施电网迈开了高速发展的脚步。

1988年7月24日,随着恩施至葛洲坝的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产,恩施电网结束了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并入湖北省电网运行。2006年9月10日,恩施州实现“户户通电”。2007年,恩施州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投产送电,恩施州电力外送卡口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初级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户户通电……每个电网建设工程,都是一场拼搏的硬仗。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供电人挥洒汗水,架起跨越高山峡谷间的条条银线,点亮崇山峻岭间的个个村寨。

如今,恩施电网形成了500千伏“双点支撑、南北互供”、220千伏县域全覆盖且有两个及以上110千伏通道与主网相联、35千伏乡镇全布设、10千伏连万家的现代化强大电网。全州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13座,是1983年的53.25倍;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650.88万千伏安,是1983年的48.79倍;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542公里,是1983年的24倍。电压合格率99.891%,供电可靠率99.81%。

国网恩施供电公司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落实线上办电、小微企业“零费用”接入等便民惠民措施,全州各族群众用上了稳定电、实惠电、舒心电。

40年,恩施供电人织出一张人民所期盼的电网。这张网必将越织越密,越织越强!

2023年6月26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鄂电红马甲”党员服务队走进茶企服务,为其检查设备、排查安全隐患。(恩施图片库 覃涛 摄)

2023年茶季,国网恩施供电公司“鄂电红马甲”党员服务队穿梭茶乡,及时了解茶企用电需求。

(恩施图片库 覃涛 摄)

2022年5月10日,巴东县东瀼口镇宋家梁子村村民在村里的“电力爱心超市”,用参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积分兑换生活物资。

(恩施图片库 焦国斌 摄)

富民强民电力引擎驱动山乡巨变

今年草莓生长的关键时期,来凤县翔凤镇老茶村种植户李向东却遭遇了发展的“烦恼”。

原来,草莓生长期间,大棚温度、湿度控制都离不开电,但由于用电负荷过高,发生了跳闸停电。国网恩施供电公司网格员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帮助检查草莓大棚用电设备,更换了合适的空气开关,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有了可靠的供电和服务,发展产业的底气更足了。”李向东说。

产业发展离不开电,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更离不开电。1983年,恩施州全社会用电量1.23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111.61千瓦时。但那时,发电、配电成本高,各县市电价分类、电价水平各不相同,有的县甚至出现了7.8元一度的电,用不起电的农民只好用蜡烛、油灯照明。2002年12月,恩施州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村居民用电电价降至每度0.508元,比原来平均下降了一半。根据当时的全社会用电量测算,一年可减轻农民电费负担1.19亿元。

电价降了,电压稳了,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十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加大茶产区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大力推广茶叶加工电能替代,助力茶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如今,恩施州规模以上的茶企全部完成电气化改造,全州电气化制茶企业达128家,有清洁化生产线389条,茶叶加工产值超过88亿元,成为带动83万茶农致富的富民产业。

随着避暑经济的发展,“凉城”利川市苏马荡夏季游客数量达到30万人次,用电负荷比平常多3倍。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及时对接苏马荡旅游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建设一座110千伏变电站,新建和改造线路438.5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239台,确保苏马荡旅游发展电力十足。如今,苏马荡旅游业越来越兴旺,建成民宿、酒店等营业场所5000多家,带动5000余户村民稳定增收。

国网恩施供电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建州40周年来,恩施州全社会用电量从1.23亿千瓦·时增长到2022年的67.99亿千瓦·时,增长55.3倍;年人均用电量从111.61千瓦·时增长到2022年的1967.3千瓦·时,增长17.6倍。

稳定的电能,正成为恩施州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的强劲引擎。

2020年4月28日,为助力疫后重振,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携手国网电商扶贫青龙桥服务站负责人陈兹方,开展消费助农直播带货活动。

(恩施图片库 杨志英 摄)

2018年1月29日,我州多地遭遇雪灾,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冒雪巡线,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恩施图片库 覃涛 摄)

2016年6月29日,为完成农网改造项目,网恩施供电公司员工奋力抬运水泥电杆。(恩施图片库 覃涛 摄)

2016年7月20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蹚过洪水抢修因洪灾受损的台区。(恩施图片库 覃涛 摄)

精神永续新征程走好时代赶考路

时代的考题常出常新,供电人的初心始终如一。

建州40年来,“恩电铁军”弘扬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在攻坚克难中淬炼“钢筋铁骨”。

在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的大考中,协同相关部门,历时118天,圆满完成了13台单台重达318吨的超级变压器运输工作,为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联网能力最强的柔性直流背靠背输电工程施州换流站顺利投运奠定了基础。

在脱贫攻坚的大考中,仅用104天完成巴东县118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任务,平均1天建成1.1座电站,创造出光伏扶贫的“恩施速度”。高效完成行业扶贫、定点扶贫、驻村扶贫、消费扶贫等各项扶贫任务,全州户均用电容量提升至2.05千伏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可靠电能。

2021年以来,恩施电网进入特高压过境线路最多、建设里程最长、协调任务最重、协调难度最大、拆迁户数最多、属地工作要求最高的两年。州委、州政府建立“统一领导、县为主体、属地负责、部门支持”的特高压属地工作机制,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属地协调专班磨破嘴皮子、踏破鞋底子,全力破解征迁难题,圆满完成了属地工作任务。

2022年夏季,恩施电网最大用电负荷、最大日用电量创历史新高。面对最高温度、最少水电、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最”叠加的严峻保供电形势,供电员工精细电网负荷预测、强化设备运维管理、优化供电服务,打赢了迎峰度夏保电攻坚战。同时,抽调300多名保电人员,严格落实“一塔两人”“24小时现场蹲守”的工作要求,连续10天塔下坚守,确保川渝地区输电通道安全稳定运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供电人的奋斗目标。今年新春伊始,国网恩施供电公司拉开了配网“两降一升”格网行动序幕,党员干部主动认领攻坚项目,积极投入到降低频繁停电和低电压台区占比、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的大会战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筑牢民生保障的温暖底线。

攻坚克难促发展,务实担当结硕果。近年来,国网恩施供电公司及所属单位先后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恩电铁军”将始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关键词: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