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八方通衢向未来

恩施日报 | 2023-06-22 08:02:53

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通讯员 任 杰

宣咸高速公路咸丰县高乐山镇小模段建设现场。(全媒体记者 李维君 摄)


(资料图)

一路筚路蓝缕,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一路畅安舒美。

从砂石路到高速公路,从人力三轮到旅游大巴,从拖拉机到高铁动车……建州40年,咸丰县交通日新月异:恩黔高速通车,黔张常铁路在咸丰县设站,高铁动车直达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8081公里,较建州初期增加10倍,建制村实现100%通沥青(水泥)路,100%通客车。把货物运出去,把游客接进来,畅通、安全、舒适、美丽的交通大动脉呈放射状连接千家万户,通达四面八方。

筚路蓝缕启山林

雨后天晴,咸丰县唐崖镇钟塘村空山岭公路如一条巨蟒缠绕在悬崖峭壁之上,险峻而秀美的“薄刀梁”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而在未通公路之前,这些奇峰秀岭却是制约当地发展的一道屏障。

空山岭海拔1200余米,是恩施州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村落,2017年才建成水泥路。去年,经过优化村组设置,空山岭村与对面的荆竹界村一起并入钟塘村。“山上是极易风化的页岩,山下是万丈深渊,稍不注意就会出现危险。”6月17日,回忆起测设空山岭线路的情形,咸丰县交通局退休的高级工程师李永成仍然心有余悸。在一次测设中,李永成攀着树枝准备从悬崖边跨过,正当用力之时,树干突然翻蔸,整个身体下滑,幸好被下方一根大树拦住才幸免于难。

1956年出生的李永成,从十八岁就开始参与公路建设,从气管路到林业路,再到普通公路,一直干到退休,见证了恩施建州40年来咸丰公路的过往与辉煌。

20世纪80年代末,咸丰县综合开发二仙岩湿地自然保护区,公路建设排在首位。李永成受命前往,与同事一起,带着水平仪、罗盘仪、经纬仪等简易设备,手持镰刀挖锄,以每天几百米的进度,用近3个月时间,硬是在悬崖刺篷中测出一条至今还在沿用的农村公路。

咸丰县被誉为“楚蜀屏翰”,是入川渝、出湘鄂的重要门户。楚蜀屏翰,道阻且难。据史料记载,1956年以前,咸丰县境内只有巴东县至石门坎、咸丰县至来凤县2条公路,往来以步行为主,运输以人力为主、骡马为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州以来,咸丰县大力修建干线公路、支线公路、专线公路、乡村公路,交通运输逐步以车辆为主。

咸丰县大河边至活龙坪公路一处叫“匡家河”的地方,异常险峻,两山壁立相距不过百米,云雾缭绕其间,幽谷深不见底,筑路工人系绳悬身于悬崖峭壁之间,打眼放炮、开山凿石、舍命筑路。

“可以告慰先辈的是,这些险道已经变成坦途,尖山到活龙坪的公路也不再从山上的匡家河经过,而改道山下,与正在建设的利咸高速互通。”曾经参与大活(大河边至活龙坪)公路建设的咸丰县公路管理局退休职工朱家清说。

活龙坪乡距离咸丰县城100公里,被戏称为咸丰西伯利亚。20世纪90年代,咸丰县城到该乡的班车每天只能跑一趟,而今可以跑两个往返。活龙坪乡茶林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章红从事生猪营销20多年,对交通运输条件逐步改善的感受颇深。“1996年用柴油车拖猪,每车只能装运二三十头,跑到县城要一天时间;2004年,改成前四后八的大车,每车可以装120头,进城大约要5个小时;现在好了,从十字岭隧道到重庆市黔江区上高速,一个半小时就能进城。”王章红说。

王章红说的十字岭隧道位于活龙坪乡与大路坝区交界之地,隧道及接线工程全长6.46公里,2021年底建成通车后,两地车程缩短10公里,省时20分钟。“再过两年,我们通过351国道和利咸高速进城,50分钟即可直达。”在王章红看来,活龙坪乡的交通瓶颈正在被打破。

活龙坪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只是建州40年来咸丰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缩影。恩施建州初期,咸丰县共建成各类公路80条,总计695公里,截至去年底,咸丰县公路总里程达8081公里,较建州初期增加10倍,其中高速公路47公里,国省道410公里,农村公路7624公里,实现了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100%通客车。

筑路架桥新时代

6月14日下午,咸丰县唐崖镇南河村境内,463省道唐崖绕镇线建设工地上,工人正抓紧架设玄武大桥的最后一片T梁。预算投资2.53亿元的463省道唐崖绕镇线全长5.51公里,设置4座桥梁、1条隧道,22.5米宽的市政大道已见雏形。

南河上游,与玄武大桥桥墩毗邻的利咸高速建设如火如荼,两台大型吊车参与施工,两个巨大的桥墩正“茁壮成长”。据施工方介绍,利咸高速公路的大桥将从玄武大桥上空交叉跨越,然后进入隧道直达双河。

与此同时,在咸丰县境内,涉及小村、唐崖、高乐山、忠堡等乡镇的利咸高速、宣咸高速建设热火朝天,穿越黄金洞、清坪、小村、活龙坪等乡镇的351国道建设也风生水起。高速、国道、省道与已建成的黔张常铁路及乡村公路,共同织就内通外联的大交通网络。

“咸丰县大交通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咸丰县交通局局长鲁邦国说,“《规划》中‘首都辐射省会、省际多路连通、地市高速通达、县县国道覆盖’等利好政策加快了咸丰县交通事业的发展”。

《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新增普通国道9条、延伸国道2条,其中有3条国道(即“G242”、“G351”、“G353”)过境咸丰县。咸丰县委县政府及交通运输、发改部门紧扣国家宏观布局,抢抓发展机遇,以“一二四三三”的对外交通体系和“一轴两圈三横四纵两支”的内联交通体系为引领,通过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利用农发行贷款等方式,采取PPP、“建养一体化”等模式,全力推进大交通项目建设。

“一二四三三”,即一个通用机场,黔张常、恩黔两条铁路,恩黔、宣咸、利咸、利黔四条高速,242、351、353三条国道,249、367、463三条省道;“一轴两圈三横四纵两支”,即楚蜀大道、咸丰大道等城市交通主轴线,城镇化综合交通圈和特色旅游循环圈,国省道等重点干线公路为主的3条横向交通和4条纵向交通,唐崖至黔江黎水旅游公路和367省道旋坨至甲马池公路两条延伸支线。

翻开泛黄的咸丰交通史,一些关键节点振奋人心:

1999年5月20日,楚蜀大道建设正式动工;

2003年12月,“杨官”大道全线建成通车;

2004年8月18日,高乐山隧道竣工通车;

2014年12月26日,恩黔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2017年1月3日,咸丰第一个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项目、353国道县城至火车站道路工程(咸丰大道)开工建设;

2017年8月9日和10月22日,351国道谢家土至大沙坝段和353国道咸丰县麻柳坝至丁寨沙坝段相继开工建设,咸丰开始告别“无国道”的历史;

2019年9月30日,咸丰大道建成通车;

2019年12月26日,黔张常铁路开通运营,咸丰进入高铁时代;

2022年11月25日,咸丰朝阳大桥及唐朝旅游公路正式通车。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区,多为喀斯特地貌,铁路、高速、国道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构成咸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动脉。逢山打隧道,遇水架高桥,该县现已建成县城至周边县市“90分钟交通圈”,实现县城到高速公路入口、到火车站均不超过15分钟,所有乡镇90分钟内到达县城,县域4A级以上景区通达二级公路。

一路美景醉游人

唐崖河上,朝阳大桥如一道彩虹凌空而起,与湖光山色辉映成趣。

从设计到建设,从开工到竣工,朝阳大桥以其特殊的造型和特定的环境,备受市民关注,乃至正式通车之前,就成了网红打卡之地。

朝阳大桥是唐朝(唐崖镇至朝阳寺镇)旅游公路的控制性工程,投资过亿元,于2022年11月25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总长276米,为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红色拱架,蔚为壮观。朝阳大桥及唐朝旅游公路建成通车,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还对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构建大交通、发展大旅游起到促进作用。

咸丰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国家森林公园坪坝营原生态休闲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唐崖河风景区等优质旅游资源。咸丰县突出“世遗唐崖·森林咸丰”旅游品牌形象,坚持“交通促进旅游、交通服务旅游、交通就是旅游”的理念,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大交通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县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班子抓、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安全舒适、生态环保、功能完善、路景相融、宜驾宜游的绿色生态旅游公路网络。

今年“五一”前夕,由交通运输部主办的五一交通联播《最美的风景在路上》节目聚焦唐朝旅游公路,唐朝旅游公路的高颜值、高配置及其不同凡响的名字,再次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建设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咸丰县在交通项目设计环节融入绿色生态旅游公路理念,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建成,并对既有公路按照“一路一景一设计”进行景观改造升级和生态修复,先后投资7000余万元,完成353国道、249省道等247公里干线公路绿色生态旅游配套完善工程,筑起“路成荫、带成景、线串面”宜赏宜游绿色交通走廊。新建生态停车带、临水观景台、充电桩、LED显示屏、太阳能路灯、服务区公共自行车以及人工湿地、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双河、白岩、湾田等7个公路服务区,新、改建交通厕所9座。在高速、国省干线安装坪坝营原生态休闲景区、唐崖河风景名胜区、唐崖土司遗址景区等旅游景区标志牌49个,为构建全县主要景区旅游大通道,串联各个美丽乡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提供有力支撑。

行走在荆南大地,无论是小村、湾田、官坝的风雨凉桥,还是土地垭绿化带上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抑或是公路两旁随处可见的观景台,都融汇着旅游的元素和交通人的情怀。

把产品运出去,把游客请进来,以大交通带动大旅游,以大旅游促进大交通。日益彰显的区位优势和更加完善的交通路网正在让咸丰这座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可进入性更强、选择性更多、舒适性更高。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咸丰县交通局负责人表示,2023年至2026年,咸丰县共谋划实施33个总投资约140亿元交通建设项目,同时宣咸高速(咸丰段)、利咸高速(咸丰段)、351国道将建成通车。到2026年,全县规划的大交通骨架将基本形成,县域内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00公里,咸丰与周边接壤县市均直接连通,全县11个乡镇(区)全面实现二级公路循环、“一小时进城、半小时上高速”。

大事记

1984年至1985年,咸丰县以工代赈修建区乡公路9条,全县10区2镇均通客车,62个乡有57个乡通汽车。

1985年3月1日,咸丰县运输公司开办咸丰县直达武汉的客车运输业务。

1998年8月27日,彭水万事发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经相关部门许可到咸丰县投资经营出租车业务,开启咸丰县城市出租车运输的先河。

1999年5月20日,全长3050米,宽50米的楚蜀大道建设正式动工,建成通车后成为恩施州通往重庆市的重要出口路。

2001年,建成利咸公路太平沟至大河边段13.64公路油路,此为县内第一条高标准油路;建成白(岩)园(艺场)13.41公路村级油路,实现村级油路零的突破。

2003年12月,历时三年总投资6000万元的椒石公路咸丰东段移线工程(“杨官”大道)全面建成并正式通车。

2004年8月18日,咸丰县高乐山隧道竣工通车。高乐山隧道位于省椒石线咸丰城区绕城段,隧道全长758米,净宽8.5米,净高5米,双向两车道。

2003年7月30日,咸丰县汽车运输公司改制全面结束,企业资产整体拍卖后转化为民营运输企业;2004年8月24日,咸丰县装卸运输公司改制工作全部结束,企业改制后公司解体不复存在。自此,交通运输企业进入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民营化时代。

2010年12月,恩黔高速公路正式启动建设,2014年12月26日,恩施至咸丰段建成通车;2015年12月26日,咸丰至黔江段建成通车。

2017年1月3日,咸丰县首个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设的重点项目咸丰大道道路工程启动建设。路线全长10.7公里,路基宽度40米,双向6车道,项目总投资约10.8亿元。

2017年8月9日,351国道谢家土至大沙坝段、10月22日353国道麻柳坝至丁寨沙坝段相继开工建设,标志着咸丰县将告别“无国道”的历史。

2019年6月11日,朝阳大桥及接线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恩施州普通公路采用“建养一体化”模式启动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全州率先启动并建成通车的项目。

2019年9月30日,咸丰大道正式建成通车。该项目建设打通了咸丰县城至新城火车站的快速通道,拉开了城市骨架,开启了咸丰高铁新城建设的新征程。

2020年11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咸丰港纳入全省一般港口名录。

2022年11月25日,唐崖至朝阳旅游公路、朝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该项目是连接唐崖土司城址、朝阳画廊和坪坝营森林公园的一条旅游大通道,标志着咸丰县“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交通+旅游”自驾旅游环线成功闭环。

关键词: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