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茶叶账本写满幸福2当前快讯

恩施日报 | 2022-11-12 08:10:01

全媒体记者 付瑞勇 通讯员 胡茂茂 舒茂蛟

11月2日,巴东县溪丘湾乡高家坡村,山川染金、田野丰收。20余名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群众围坐一起,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资料图】

当天,村支书许贤龙写下感言:作为茶叶村,我们要把升级版“茶叶账”算精算细,念活茶叶“致富经”。

“这是高家坡村第一本茶叶账本!”许贤龙从档案柜拿出一个笔记本,60余页纸,从2022年3月到8月,每天鲜叶收购数量、工资记录得清清楚楚。

“3月18日,王昌国3.8斤114元;胡正平8.1斤243元……”“8月29日,谭香魁14.7斤29.4元;梁启珍17.8斤35.6元……”账本详细记录春茶、夏茶的每笔账。“今年若不是因为干旱,9月还能采秋茶呢。”许贤龙遗憾地说。

高家坡村的种茶历史起于20世纪70年代,40亩集体茶园曾养活一代人。40余年后,精准扶贫春风吹进老茶村,270余户农户栽茶1350亩。5年,茶园成了致富田。

65岁的茶农潘家伦又多了本“养老金存折”,这本存折是8亩茶园派发的。眼下,快到茶园冬管时节,潘家伦忙着细心剪枝。

潘家伦是听着父辈讲爷爷的革命故事长大的。“我们要守好祖辈鲜血染红的山河田野,管好每一棵茶树。”顺着潘家伦远望的视线,河边坡地上层层茶梯透着绿意,和民居构成一幅绿色村居图。

从山脚爬升至山腰的梯田里,85岁老支书周宗耀摸着堡坎上的风化石。每一道坎哪年修、哪年完工,他如数家珍。

大集体时期,当时的高家坡村叫红星大队,山坡地“跑土、跑水、跑肥”,粮食产量上不去,花钱靠救济、吃饭靠供应。

后来,大队改造梯田100余亩,“三跑田”成了稳产田,大队的储粮仓第一次装满了。周宗耀回忆,大队随后又挖了8口堰塘、3.5公里灌渠,办起榨油厂、面条加工厂、茶叶加工厂等集体作坊。

“今天高家坡的小康日子是在党的光辉下,村里一代代人干出来、拼出来的。”周宗耀感叹。

党员贺绪清晒出一张2022年账单:茶叶增收5000元。贺绪清是村里首批栽茶的农户,种茶只管种采、管护,不用操心茶园外的事。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联系农业专家开办茶园课堂,村干部许贤龙、谭云艮、许琼才组成鲜叶销售“服务团”,在茶厂和茶园间跑腿。

“以前鲜叶都是交到流动收购点,不同茶厂间互相杀价,价格差别大,损害茶农利益。”村干部谭云艮道出“茶叶账本”的由来:由村干部为茶农提供鲜叶交售代跑服务,轮流值班做好鲜叶收集和数据统计,让茶农少跑路、更省心。

“硬化村内公路、连接万米供水管、解决用电卡口、信号盲区等,每个变化,高家坡村民都有切身体会。”巴东县残联驻村第一书记谭荣辉说。小小的茶叶账本,如同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写满了村民的幸福故事,更记录了高家坡村的奋斗历史。

关键词: 高家坡村 茶叶加工厂 溪丘湾乡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