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宝训 通讯员 蒋 姮 龚建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夏摘李子秋摘柚,村民致富不再愁。
前几年,利川市建南镇中驰村大力发展李子和柚子产业,几个组的村民各干各的,导致村里产业优势不明显。今年,在村党支部引导和党员示范带动下,村民联手种植,整合资源,走出了一条共同缔造、携手共进的发展之路,让因山相隔“背靠背”发展的李子和柚子产业,形成了“面对面”的连片效益。
近期,中驰村600亩白柚迎来丰收,村民正忙着采摘、装袋,可种植户雷善群却高兴不起来。“今年的柚子通体金黄,市场价每公斤要卖2.5元,但我们没有销售渠道,这几年只能按亩卖,平均每亩比市场价少了1万多元。”他说。
物流成本上涨,再加上旱情影响,今年柚子的产量下降,如果继续按亩卖,村民的收入就无法保障。村干部左思右想,打算让五组会电商的吴美艳帮忙卖柚子。
来到吴美艳家,村干部李世琼提出了合作建议,可吴美艳并没有答应。“现在正是李子树上肥和剪枝的时候,我在本村就有李子,维峰村那边也有,两边来回跑,没有时间和精力。”
原来,此前一到四组村民在发展柚子产业的时候占用了村里大部分土地,而吴美艳等五、六组村民只能到别的村发展李子产业,两边的村民由此产生了芥蒂,导致现在谁也不理谁。
如今,这道深藏在村民心里的坎儿必须迈过去。解铃还须系铃人,李世琼表态可以让出土地让吴美艳在村里发展李子,还询问她当下的困难。“我现在急需人手施肥、修枝,自己忙得无法抽身。”吴美艳说。
“劳力我们给你解决,村里200多名柚农都能给你帮忙,你就安心帮大家卖柚子,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李世琼说。
在村干部协调下,两位“领头羊”达成了共识,但这只是合作的第一步,想法要落地,还需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当天,村干部召集两边的种植户代表坐在了一起。
“我们以前都是按亩卖,每公斤只能卖到1.5元,今年请吴老板帮忙,每亩能多卖1万元,但前提是帮她的李子剪枝、施肥,大家同意吗?”村干部提问。
“我能够修柚子枝和李子枝。”“我可以去拉肥料。”“无论做什么我们都愿意、都支持!”一场院坝会开下来,两边的村民冰释前嫌,从“背靠背”到“面对面”,大家都争着出力。
“以前剪枝要一天时间,现在大家都来帮忙,半天就够了。”吴美艳说,“今年,柚子不仅卖出了每公斤3元的好价格,李子的种植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柚子、李子不愁销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大家又聚在一起合计着发展旅游产业。先建一条出村桥,村里免费让出土地,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大家干劲十足。这座由村民共同修建的桥也被贴切地取名为“连心桥”。
在“连心桥”即将建成之际,村民又在美化环境上动起了心思,村干部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多次到市里申请专项资金,减轻人居改造成本,村民也跟着出谋划策。
如今的中驰村,白墙灰瓦,路阔景美,果树飘香,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谱写共同缔造新篇章。
“房屋白墙灰瓦是村民自己设计的,非常漂亮,房前屋后怎么整治也都是村民自己说了算。现在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比着干、争着干,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村的未来会越来越美好。”中驰村党支部书记王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