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全球视讯!利川市谋道镇药材社区:“党建红”织就“同心结”

恩施日报 | 2022-10-29 15:55:30

全媒体记者 张宝训 通讯员 刘犇


【资料图】

“可借鉴红色驿站模式,设立少数民族志愿服务岗。”

“社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建议多开展民族法律法规普及。”

10月11日,利川市谋道镇药材社区居委会办公室里,讨论气氛热烈。社区“尖刀班”、小区负责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就如何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各抒己见。

近年来,药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建强支部堡垒,发挥“候鸟”党员等各方作用,促进民族认同,提升民族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焦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创建,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共建之路,用“党建红”织就民族团结“同心结”。

支部引领让组织“立起来”

药材社区位于苏马荡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心地带,常住人口573人,以土家族、苗族居多。今年夏季,外来纳凉“候鸟”13万人,其中,有维吾尔族、蒙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据不完全统计,少数民族群众占避暑总人数的1/6。

如何促进新老居民群体的相互认同,成了社区的重要工作。

社区党支部凝聚“候鸟”党员力量,发挥“红色物业”功能,探索各方共同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形成“社区党支部统筹、广大党员参与、物业小区配合、新老居民反馈”工作体系,在少数民族重点工作小区成立了10余个“流动党员之家”,不断健全党组织“毛细血管”,形成“党支部抓党员,党员抓群众”全覆盖模式,打通了民族工作“最后一公里”。

今年,社区根据辖区内多民族、多流动人口的特点,成立以支委成员为组长,业委会负责人为副组长,少数民族党员代表为组员的社区临时工作队5个,以“避暑康养,和谐共享”为宗旨,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纳入社区微课堂,以实地走访、言传身教持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认同感。

搭建平台让市民“聚起来”

今年盛夏的一天,药材社区新市民广场上,一队穿着民族服饰的新老居民正翩翩起舞,引得无数人观赏驻足。队伍中央,新来苏马荡康养避暑的“候鸟”夏提古丽在人群中舞姿飘逸,轻盈脱俗。

“今年是我第一次来到苏马荡,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凉爽气候让我流连忘返,村民热情和好客让我宾至如归。”夏提古丽感慨。

夏提古丽来自新疆伊犁,避暑期间,她以新疆舞培训班的形式为各族群众授课。截至9月,舞蹈初级班和中级班都已结课,参训群众近百人。

为发挥少数民族“候鸟”作用,药材社区着力“三个创建”,创建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广场、创建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之家、创建一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小区,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平台。

与此同时,药材社区将新市民广场作为打造重点,在广场上建立党建长廊供居民学习,张贴民族团结进步标语烘托现场氛围,制订广场管理制度,为所有居民提供活动场地,为活动提供各项后勤保障服务。

创新形式让宣传“活起来”

“设置少数民族志愿服务岗,既是一项暖心举措,也是一次宣传的好机会。”药材社区居委会主任赵国庆说。

社区利用“红色驿站”阵地,设立少数民族志愿服务岗,同时挂牌“外来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站”“民族团结进步之家”,安排支部党员、各民族流动党员、社区志愿者在迎峰度夏期间轮流值守,为民解忧,同时宣传民族工作相关政策、传播本地民族文化、凝聚各民族群众向心力,真正把“红色驿站”建成各民族幸福生活的聚集地。

不仅要在硬件上下足功夫,更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7月1日,在药材社区居委会三楼会议室,药材社区2022年民族法律法规宣讲活动正在进行,各组小组长、社区物业代表、少数民族党员、志愿者,共计60余人学习了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

其中,夏都小区成立“夏都文艺队”,将法律法规用歌舞、宣讲、小品等诸多形式展现出来,深受群众欢迎。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团结 红色驿站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