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焦点信息:筑牢民生基石 做好民生答卷

恩施日报 | 2022-10-19 09:45:42

产业路带来新发展。


(资料图)

易迁户得到不动产权登记证书后喜笑颜开。

全媒体记者 陈绪开 杨长镁 通讯员 孔 为 黄金星 刘玉池

天下之大,黎元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宣恩县把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出行等领域,突出抓好“一老一小”民生工程,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成以上,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百姓的幸福写在脸上、甜在心里。

保障就业、创业,创造幸福生活

10月16日7点40分,宣恩县高罗镇歌乐城社区居民张宏艳送儿子到学校上课;8点,张宏艳到服装厂打卡上班。从家里到学校再到工厂,全程只有700米。几年前,这样的生活是张宏艳想也不敢想的。

“以前住在对面那座山后面的马料坡村,交通不便。为了养家糊口,我一直在外面务工,只好把孩子留给母亲带。”张宏艳说,2018年脱贫攻坚期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家搬到了高罗镇周家堡安置点,并在安置点配套的湖北展溢服饰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现在,她既能照顾老人小孩,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在这家公司,还有100多个像张宏艳一样的脱贫户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

近年来,宣恩县在9个乡镇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56个,并同步布局适宜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全力解决脱贫群众就业发展的长久生计问题,让33945名群众安居乐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饭碗。

近年来,宣恩县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从岗位开发、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方面综合施策,努力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

“招聘一名文员,可兼职,上班时间9点到16点,有意向的联系我。”9月13日,椒园镇返乡创业青年余晓明在朋友圈发出招聘信息。从实体店销售到直播带货,他把家乡的腊制品卖到了全国各地。

“中秋一天就接了2000多单,加班到深夜才打包完成。”他说。

“政府组织了几次电商培训,还发放贴息贷款,让我更有信心。”2017年7月返乡后,余晓明一直从事腊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他的产品能够通过网络出山,离不开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

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电商培训班、“春风行动”和网络招聘会……十年来,宣恩县围绕促进就业、创业的民生实事一项接一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2万元、1.3万元。

保障养老、教育,解除后顾之忧

“腊肉炖海带、丝瓜汤,这些菜都是我爱吃的。”9月22日,沙道沟镇白水村村民安炳连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自从村里互助养老中心的幸福食堂开张后,她每餐只需花几块钱就能吃上丰盛的饭菜。

除了食堂,互助养老中心还有棋牌室、图书室等多个功能板块。

“我们几个老人聚在一起打打牌、下下棋,遇上过节还一起包粽子、吃月饼,别提多高兴!”80多岁的村民黄福州说。身处在偏远山村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能过上这种好日子。

近年来,宣恩县社会养老服务从无到有,服务优良、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与“老有所养”一样,“幼有所教”也是衡量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

9月21日,宣恩县第四民族实验小学的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有序进入校园,整洁敞亮的教室、干净宽阔的操场,孩子们边走边欢快地聊天。

“学校是去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的,拥有1020个学位。”宣恩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宣恩县第四民族实验小学建设,是2020年票决的民生实事之一。

近年来,宣恩县通过改建原有义务教育学校、新建优质中小学等方式,增补城区义务教育学位4000个,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学位2340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学位紧张状况;同时,全面完成“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增强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发展。

保障健康、平安,守护幸福底色

“老年人,我又来看您了。”9月21日,沙道沟镇两河口村村医龙金玉来到该村十组村民何仕明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

何仕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按时吃药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极为重要。作为守护全村健康的村医,龙金玉每隔两个星期就要上门看望老人。

“这几年,基层医疗条件的提高比较显著,村民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龙金玉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宣恩县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健康宣恩”建设,人民健康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县中医医院、县妇保院顺利搬迁,建成医共体2个,荣获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截至2021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25个,拥有病床1879张;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512人,拥有农村卫生室162个、乡村医生256人,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

“除了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力量,我们每年还多次组织医疗下乡活动,把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该县卫健局负责人说。

今年8月,宣恩县正式成为全国异地就医结算城市之一,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等问题。

除了身着白衣的村医守护村民健康,还有身着蓝衣的村警守护着乡土平安。

这几天,向家村辅警陈红远十分忙碌,他既要深入各户开展森林防火、反电诈等宣传,又要协助镇派出所民警处理矛盾纠纷。作为村“两委”成员,他还要处理其他的村级事务。

“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安全感十足。”村民感慨道。

基层社会治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了做好创新社会治理这篇文章,宣恩县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深入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和“一村一辅警”建设,“平安宣恩”“法治宣恩”建设取得实效,连续13年保持省级“平安县市”荣誉。

十年来,宣恩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交出了一份让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民生答卷。

记者手记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过去十年,是宣恩县高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民生福祉逐年提升的十年,更是全县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倍增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宣恩县发展的方方面面:安置点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就学、就医;与世隔绝的小山村——白水河实现沧桑巨变;教育改革让所有孩子享受优质均衡教育……这些变化无不彰显出宣恩高质量发展的温度与速度。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刷新的起点。在新的赶考路上,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让36万宣恩人民在新征程中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全县人民 人民群众 为中心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