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见习记者 向丽莉 通讯员 陶安庆 谢承珂
8万亩高山蔬菜丰收,菜农脸上写满收获的喜悦;公路网纵横交错,将千家万户连在一起,通向山外更广阔的天地;青山环绕间,青瓦木屋的民居星罗棋布,群众在广场上起舞,曾经的偏远山城,变了模样……
(资料图)
鹤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县到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从产城生态一体化主线到“1155”发展战略,从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样板到当好“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建设模范生,鹤峰矢志不渝追求绿色崛起的目标。
呵护青绿高颜值
好生态源于绿水青山。当前,鹤峰县森林覆盖率80.11%,林木绿化率88.66%,分别位居全州第一、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是世界唯一的葛仙米产区,先后斩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茶叶全域有机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县”等多块“国字号”招牌。
“为加快全县彩色森林建设,近几年,我们持续推进溇水流域生态廊道建设,努力让鹤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鹤峰县林业局国土绿化股股长杨年文说。
近年来,为保护生态资源,鹤峰县构建长效机制,设立县、乡、村三级林长315人,全面落实“禁伐、限伐”政策。
此外,鹤峰县启动无人机巡林。县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张国兵介绍,利用无人机巡林,是促进森林防护从传统的“人防”向现代化“技防、智防”的转变,“空中+地面”的联合巡查手段提升了森林巡查效率,确保监测效果。
生态赋能茶产业
“我们之所以选择在走马镇建加工厂,是因为这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山好水好,还是万里茶道茶源地。”凯荣公司负责人周平说,这里产的茶叶绿色、生态、有机、富硒,很受外商青睐。
峰峦叠翠、气候温润、土壤含硒、茶林共生,位于“北纬30°黄金产茶带”的鹤峰,孕育出鹤峰茶“清甜香、醇鲜味”的品质,造就了集高山茶、林中茶、云雾茶、生态有机茶、土家富硒茶于一身的佳品。
“我们一直坚持种有机茶叶,不施化肥、不用化学农药、不打除草剂。政府每年都会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几个大型茶企建起来了,我们种茶也越来越有信心。”茶农刘柏芝介绍。
2017年,鹤峰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面吹响茶叶“全域有机”发展号角,县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茶产业向有机目标迈进。
一叶兴,百业兴。当前,鹤峰县茶园面积增至39.5万亩,有机茶基地认证(含转换)面积10.9万亩,培育国家级茶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茶业龙头企业7家,茶产业市场主体1100余家。
旅游带富一方人
“过去出门在外,不好意思说我是哪里人,怕被人笑话我们穷。”鹤峰县中营镇大路坪村党支部书记彭金兰说,现在,村庄美了、村民富了,腰杆也挺得直了。
大路坪村曾是贫困村。近年来,中营镇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河道水质和农村生态环境,引导村民改造老旧木屋,盘活了村内闲置房、老旧房屋等“沉睡资产”,让“民宿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也带来了更多游客。截至2022年8月,鹤峰县累计接待游客3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0%、115%。
“每年夏天,我们的房间往往供不应求,很多是回头客。”大路坪村幽兰伴山民宿负责人张鑫介绍。
鹤峰县旅游资源丰富,享有“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的美誉,有特品级旅游资源5处,优良级旅游资源13处,普通级旅游资源20处,以原水原岸、幽兰伴山为代表的民宿产业迅速兴起,屏山景区常年游客爆满,鹤峰成为各地游客竞相打卡的“诗和远方”。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鹤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