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天嗣 通讯员 杨 威
建始县长梁镇旋龙村地势平坦开阔,榨茨河、茶园河交汇,青山旖旎,绿水逶迤,一派迷人的山水田园风光。一栋栋特色民居点缀山间,房屋的墙壁上绘有民族特色人物壁画。文化长廊上,一个个图文并茂的宣传栏,生动地诉说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丝弦锣鼓的历史。行走其间,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团结进步的场景跃然眼前。
近年来,旋龙村着力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子,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同时,充分利用清廉村居建设、乡风文明示范创建等载体,运用积分制管理、组建村民理事会等方式激发群众自治活力,使得村庄安定有序、群众安居乐业。旋龙村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基层治理百佳村”“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湖北省生态村”“恩施州民族文化传承基地”。
(资料图片)
“今年采摘的雪梨已全部卖光,销售额200多万元。”近日,旋龙村党支部书记刘明清盘算起村里今年的收入,底气十足。
旋龙村自2010年开始发展六月雪梨种植,目前约有150亩种植基地,是建始县优质梨产业带的核心区域,出产的雪梨香甜可口,十分畅销。此外,旋龙村还发展板栗、茶叶、金果梨等产业,特色产业年产值达600万元,夯实了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底盘。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铸魂。旋龙村将保护、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利器和全村繁荣发展的引擎。
“我们村上电视了,还是新闻联播呢!”2020年农历除夕夜,旋龙村比以往更添喜庆。不久前,村民奏起丝弦锣鼓欢庆脱贫奔小康的画面,在除夕夜的《新闻联播》上播出,村民倍感自豪。
建始丝弦锣鼓已有约200年历史,是在土家薅草锣鼓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民间音调和南剧等外来戏曲音乐的营养融合发展而成,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优秀结晶,被誉为“土家交响乐”,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梁镇是建始县丝弦锣鼓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旋龙村向来有传承丝弦锣鼓的历史,刘明清便是丝弦锣鼓民间艺人之一。在省民宗委对口支援下,旋龙村打造民族风情景观,成立非遗文化传习志愿服务队传承保护、宣传推广丝弦锣鼓,名气越来越响亮。
如今,旋龙村已成为“建始丝弦锣鼓教育培训基地”“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民族艺术交流展演基地”,被列入“湖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培育名单。
旋龙村有着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独具魅力的文化底蕴,长梁镇党委、政府多方思索、多年谋划,致力于将旋龙村打造成优质城郊休闲目的地。
3月27日,长梁镇第四届梨花节如期举行。这一天,来自各地的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主会场旋龙村成了花的海洋和民族文化交流胜地。人们在清丽的梨花丛中漫步、拍照,欣赏着丝弦锣鼓、舞龙、土家民俗歌舞、彩龙船、民歌对唱、古风书画、梨园古筝等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流连忘返。据估算,今年梨花节,旋龙村及周边群众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约200万元。
经过多年摸索,梨花节已成为长梁镇的地域文化盛宴,为旋龙村及周边区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合力和发展动力。
下一步,旋龙村将持续深入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进一步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和空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村内各族群众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