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天天热讯:把岗位设在群众家门口<br>——咸丰县人社局多措并举稳就业

恩施晚报 | 2022-07-28 16:03:57

通讯员 秦雪芳


(资料图片)

促进稳定就业,是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咸丰县人社局持续落实各项就业帮扶政策,打出一整套漂亮的“组合拳”。

技能培训,让大家都有一技之长。

帮扶车间进社区就近就业有保障

“我负责的是压裤腰工序,后面还有剪线头、熨烫等环节。”在咸丰县坪坝营镇杨洞社区久丰制衣有限公司就业帮扶车间里,罗美华熟练地踩着缝纫机介绍。

罗美华是杨洞社区居民,从久丰制衣公司建厂起就在此务工,至今已5年有余。“酬劳以计件的方式发放,多劳多得,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时间自由,还能照顾一家老小。”罗美华说。

2017年,上海逢世商贸有限公司投资200万元兴办久丰制衣公司,占地1400平方米。自入驻杨洞社区安置点以来,该公司优先为安置区住户提供了一批就近就业的岗位。目前,该公司有务工人员97人,其中脱贫户24人,人均月收入稳定在3000元左右。

在杨洞社区,这样的就业帮扶车间不止一家。整齐划一的厂区里,凯康鞋业、绿舒康食品、施特工艺品等企业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生产。社区的居民们在这里过着“楼上生活、楼下上班”的日子,“有活干了,心里踏实多了。”居民说。

近年来,咸丰县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就地就近吸纳用工的优势,让村民在家门口挣工资。截至目前,该县已引进就业帮扶车间25个,吸纳就业1026人,带动脱贫人口579人。

村民就近在就业帮扶车间打工。

“零工驿站”进乡村灵活就业减负担

长期以来,零工群体是稳定咸丰县就业率的重要支撑。为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县人社局聚焦“零工市场”,探索建起了一批“零工驿站”,发挥对零工市场的调剂作用,为用工者和求职者提供点对点精准对接服务。

根据供需差异,该县采取就近闲置室内场地改造的方式,对已建成的武粮路“零工驿站”进行了改造升级,并计划根据各乡镇实情逐步设立乡镇、村零工服务站。此举彻底打通县乡村灵活就业人员供需市场信息壁垒,让“零工驿站”真正成为灵活就业人员的“歇脚处”“信息点”。

咸丰县是外出务工大县,每年在外务工劳动力近13万人,该县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就业平台,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东西湖区·咸丰县山川协作、州内县内重点企业招聘等专场招聘会,先后组织700余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

技能服务惠万民就业创业筑坦途

“现在工作时间相对自由,下班后还可以照顾孩子。”家住咸丰县大路坝区的汪春华去年通过县就业局免费培训,拿到了育婴师中级资格证,目前在县城从事育婴师工作,每月工资6000元至1万元不等。

依托东西部、武汉市东西湖区协作帮扶、省直单位对口帮扶、校企合作等平台,咸丰县加强劳务品牌孵化培育,瞄准家政服务、生活餐饮、养老服务等急需紧缺的现代服务业,加强订单式、定岗式劳务技能培训,提供更充分更高质的就业服务。今年,咸丰县组织县内定点培训机构围绕育婴、养老护理、茶艺、民间工艺等专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咸丰县还积极优化创业服务,为返乡能人提供创业土壤。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小微企业等群体,采取“贴息贷款扶上马+奖励扶持送一程”的方式,让初创企业有更充足的流动资金,保障稳定运营。

“能做到现在的规模,与创业时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咸丰县青年公社农场负责人魏艳说,去年6月她在曲江镇湾田村创办农场,创业担保为她解决了资金难题,目前已带动周边村30余人就业。

咸丰县人社局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强化就业帮扶主体责任和脱贫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后续帮扶力度,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全县乡村振兴贡献人社力量。

关键词: 技能培训 零工市场 制衣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