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要闻 >

当前热门:有感于“张伟平:孜孜探寻数学之美”

中国科技新闻网 | 2022-07-06 05:48:5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天《人民日报》第8版上刊发武少民的文章“张伟平:孜孜探寻数学之美”。

张伟平是陈省身的关门弟子,1988年起攻读南开大学南开数学研究所(后更名为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后在南开大学工作至今,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省身说:“假如一个数学家说他有伟大的直觉,千万不要轻信,因为数学成果是一步步算出来的”。张伟平也认为,成果来自长期的用心积累。“数学研究论证过程的艰难困惑欣喜……个中滋味,一言难尽。做的是喜欢的事,持续用功就是享受而不是吃苦。数学基础学科,数学‘无用’之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锦上添花,固然值得肯定,但真正做出原创成果,才最难得”。这是该文当中张伟平科学研究的“感言”。

科学作为奉献,最高境界不仅是乐在其中,而且还有丰厚的回报——那就是精神上的快乐——而不论成功与否,此乃“能量守衡”规律的体现。科学研究固然要体会孤独与寂寞直至清贫,但一定能感受到精神的快乐与幸福。丁肇中是那种“奉献的最高境界是‘乐在其中’”的人物,他评价自己的科研工作时说:‘我不认为我有最大的牺牲,没有人逼我去做什么,这些都是我自己愿意做的’。”

在丁肇中的言谈中理解了什么叫无私奉献地进行创新的幸福,在他们身上,努力之后的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在过程,由此才能体会伟大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的话,拼着努力一定要成功,但不要希望一定会成功。这就是超出凡人的道义之感。而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会感到由此所带来的无限的精神快乐。

英雄所见略同,人文科学方面,著名小说《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也深有体会:“在写作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这个劳动是艰苦的,但我的精神是愉快的,应该说,它是一种极其美好的享受,当写到高潮的地方,就搁不下笔”……

坦然地面对物质上的清贫,甘于学术方面的孤独与寂寞,做好充分的时间检验真理的心理准备,并从以上各个层次感受创造的精神幸福与快乐。真正的科学工作者必然经历这样的升华过程。

而王选的感受则是,面对难题,苦思冥想,忽然间,突发奇想,迸出绝招,解决难题,高级享受。

残酷的现实是,央视“兵器科技”介绍,美国航母百年之际,损失舰载机飞行员近万人。当然,这应是一个曲线逐渐下降的过程。而北美战争被俘的美国士兵临刑前的遗言是,我遗憾的是只能为祖国贡献一次生命。

(马秀山2022年7月4日)

关键词: 乐在其中 南开大学 人民日报 心理准备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