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金融 >

南京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不断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 | 2022-07-20 08:37:10

写在前面

上月,特斯拉CEO马斯克宣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将于9月面世。话音刚落,资本市场机器人板块就响起“涨”声。

同样在上月,南京两家公司的项目入围全国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2021年,南京35家规模以上智能机器人企业实现营收404.98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规上工业机器人制造行业企业全年营收同比增长超90%。

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也创造着新岗位。

应用场景丰富,

原来你是这样的机器人

7月12日上午10时许,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丝杆智能化生产车间里,32岁的熊伟站在工单机前轻点屏幕,设置生产参数。

随着指令下达,悬架上空巨大又灵巧的机械手臂开始“舞动”,有条不紊地为下方12个生产工位配料、送料。

丝杆是康尼核心产品车辆门系统运行中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加工精度、品质直接影响轨道交通门系统的运行。“以前采用纯手工加工,对员工的技能依赖性较高,加工效率低,质量问题频发,一直是困扰公司的一大难题。”熊伟说。

2018年,康尼丝杆智能化产线全面建成,引入大量机器人。机器人上岗后,效果立竿见影——车间人数缩减40%,效率提升400%,产品合格率从原来手工生产的96%提升至100%,每年直接节省费用约300万元。

康尼还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上月,康尼的下肢功能康复训练和江苏卡尔曼航天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的淡水螃蟹养殖,入选全国农业、建筑、医疗、矿山领域机器人应用优秀场景。

37岁的焦先生是一名脑瘫患者,下肢肌肉萎缩,不能独立行走。“公司通过助行康复机器人附加‘站立支撑辅件’,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站立康复训练的需求,还附加‘如厕辅件’,解决了焦先生大小便困难问题。”康尼总工程师史翔说。

江苏卡尔曼入选的船型机器人全名为“智能北斗导航养殖无人船”,它将北斗卫星超高精度导航算法及系统设备、视觉算法及决策智能系统等先进技术结合于一身,精准饲喂是其“拿手好戏”。

“机器人装载带精准计量的喂食设备,可在养殖区域水面上按照预先设置的路线定点按量自动投喂,每小时投喂面积50—100亩,投喂均匀覆盖率达95%。”江苏卡尔曼总经理徐航涛介绍,该机器人还具有水质检测、药物投放、精准自动控制增氧机等多水产养殖用途。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

在江北,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改性工程塑料智能车间是机器人的“主场”。

生产线上,两根机械手臂分别负责重量检验和金属粒子检验,“大力士”装车机器人每小时可封装200袋成品,码垛机则与无人搬运小车“接力”,将一袋袋改性塑料成品运至高达24米的仓储立体库。7台桁架机器人矗立于立体库内,静静守候着9000吨成品,一接到指令便迅速定位,根据出货量、货物匹配率等数据,利用天轨和地轨调取货品,自动优化货物的分布区域。

跨过长江,今年底将投用的江宁区东新南路与金箔路交会处停车场,也成为机器人大显身手的“演武场”。

停车场共设置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布置部分机器人停车位,采用最新一代AGV技术的停车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停车操作,由机器人完成车辆“搬运和停放”。凭借机器人助力,该停车场空间利用的效能比由原先的1.35变为约1.1,泊位因此多出近10%。

制造变智造,

盘点南京机器人“家谱”

作为一名“90后”产业工人,熊伟亲历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人上岗的变革。

熊伟是湖北人,自南京工程学院本科毕业后进入康尼,成为丝杆生产车间的一名产业工人。当时,加工丝杆是门“手艺活”,他们一帮新进的小伙伴跟着师傅学徒,通过不断练习,掌握手上分寸,以此来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我不断培训、学习,一年多后才成为熟练工,独立操作加工丝杆。”熊伟说,靠自己搬料、送料,累一天,一条产线才能生产50根丝杆,现在靠机器人,一天就轻松产出250根。

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机器人产业因而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均将其作为进行科技竞争的焦点,加紧谋划布局。

南京涉及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有近百家,主要聚集在江宁开发区、南京开发区、麒麟高新区、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区域及板块。

工业机器人是南京机器人产业主力军,南京企业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制造、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机器人前沿技术等方面均有涉及。

工业机器人有埃斯顿和熊猫电子装备两大本体制造商。其中,埃斯顿积极实施全产业链布局,2019年全资收购德国百年焊接机器人巨头克鲁斯,并在智能化协作机器人及康复机器人领域进行探索;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主要有熊猫电子装备、科远股份的控制系统以及埃斯顿的伺服驱动控制系统等;系统集成领域,中船重工鹏力的大型船舶平面分段装焊技术国内领先,景曜科技专注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在特色场景的应用上具有一定优势。

服务机器人研发生产呈现上升趋势。南京蔚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阿尔法机器狗系列产品,可以行走、爬升、奔跑、跳跃,能够收拾餐桌,把餐食垃圾清除之后将所有餐具送入洗碗机,能够把衣物箱中的待洗衣物送入洗衣机,还能为主人收发快递和运送外卖。

特种机器人领域,我市依托相关园区、功能板块的招商政策及新型研发机构的项目孵化,涌现出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分布在芯片、传感器、人机交互技术、产品应用等多个环节。

地平线公司的AI芯片、南大电子的智慧型服务机器人等在业内都颇具实力。亿嘉和在电站巡检机器人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市场前景广阔。

去年底,工信部发布《“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初发布的《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加快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重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埃斯顿等龙头企业输出产品和服务。

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

作为我市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埃斯顿机器人产品覆盖3—600公斤负重,拥有57款机器人产品,2021年成为国内首家年销售机器人破万台的企业。“下半年,我们还将继续发布超过10款工业机器人。”埃斯顿市场部总监卢昊说。

目前,埃斯顿位于吉印大道的二期厂区已经在产能建设中,计划明年投入使用。“根据业务预估,今年公司将继续保持超50%的增长速度,并将在2025年达到5万台机器人的年销售量。”卢昊介绍。

今年5月,国内仓储机器人领军企业牧星机器人(江苏)有限公司旗下首个全球研发技术中心在江北新区落成。这座总投资达1亿元、与牧星南京工厂一体规划与建设的生产与研发中心,将承担整合与引领公司技术研究与发展、软硬件整合开发、推进快速量产交付周期、提升产品质量等重要使命。

南京景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里,创始人及董事长黄怡正带领研发团队在数字中找突破口。他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公司与重要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合作,正全力研发适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智能打孔机器人以及智慧文旅领域的文旅机器人。

人机共生,

“如何让机器人干活,我说了算”

“机器人可以24小时干活不停歇,我不行,但如何让机器人干活,我说了算。”熊伟自信地说,要通过一道道指令,让机器人学会他的经验去把活干好。

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大量工人只能“下岗”?

“机器人刚上岗时,我有被‘抢饭碗’的危机感,更有机器人带来的新奇感,这也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熊伟回忆说,刚开始,机器人上下料时定位不精准,无法与产线完美衔接,工作起来总是“疙疙瘩瘩”的。为解决难题,“懂业务”的熊伟与机器人集成厂家“懂技术”的工程师现场探讨,不断磨合试验,将一线员工的技能、产品调试、操作编程等经验数据转换成设备可识别的代码,在一个星期内,实现了机器人的自动装夹定位精度远超以前手工的定位精度。

机器人好不好用,关键在人。

在制造业中,将机器人与生产设备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生产线的过程被称为“集成”。“针对不同工艺,设计专用机械设备、布置电气系统,只有在工程师完成了这一系列工作后,机器人才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效用。”卢昊介绍,机器人是一个生产工艺的载体和现场信息的输入端口,其在现场所有的动作,都由掌握生产工艺的工程师以代码指令的形式,整理成一个个软件包。现场操作工程师会根据机器人需要完成的工况,为机器人匹配相对应的软件包。可以说,整理软件包的工艺工程师决定了机器人的“手艺”。

据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发布的《全球发展报告》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全球范围内将有8500万个工作岗位被机器替代。而与此同时,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不断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创造新岗位,机器人科技人才、产业人才更是面临“缺口”。

人才从何而来?《“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给出参考答案:加强机器人科技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专业技术和复合型高端人才;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推行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

康尼推进智能制造,带来了业务模式的变革,不断涌现出机器人运维工程师等新的工作岗位,急需一批精通业务、熟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2014年起,康尼组织一线员工参加培训、技能大赛等,进行机器人专业培养。“目前在康尼,获得钣金机器人、粘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各类工业机器人相关职业证书的持证人员超过30人。”康尼轨道总部技改负责人许慈说。

埃斯顿持续多年将销售收入的约10%投入研发,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目前拥有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研发团队、智能控制核心控制部件研发团队、欧洲研发中心三大研发团队,并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研发合作。

景曜科技现有40余名博士、硕士、高级工程师,并与多所高校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景曜科技正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南航—景曜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我作为南航行业导师,与高校共同培养轨道交通、电力、机器人及3D视觉领域的硕博士研究生,支撑景曜科技高端人才的培养。”黄怡说。

“给机器以人性”,是景曜科技的宣传语。

“人与机器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两者互补。只有通过技术让机器人完美地执行人的指令,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机器人的效用,推动产业转型。”黄怡这样解读。(徐静 徐宁)

关键词: 机器人产业 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 制造变智造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