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了,容易健忘,丢三落四是正常现象吗?今天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日,在鼓楼医院举行的2022年江苏省老年健康教育和促进行动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主题宣传活动现场,专家提醒,长期记忆力减退要警惕罹患该病的可能。该病常发生于老年或老年前期,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失语、性格改变等,离我们并不遥远。
49岁男子健忘,一查已痴呆中度
前脚刚说过的话,后脚就忘得干干净净。最近两年来,张女士发现,49岁的爱人不仅性格内向,而且越来越健忘,前一秒让他干的事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脾气也变得古怪,人也变得爱焦虑。
“这是怎么了?”张女士于是带着爱人去了当地医院,一番检查后,医生怀疑是阿尔茨海默病,开了点药。“回来吃了,反应特别大,”眼看着症状一天天加重,张女士慕名找到了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运教授的门诊。现场的神经心理量表检测让人吓了一跳,指标非常低,已经到痴呆中度了。才49岁,就中度痴呆,这让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徐运主任介绍,接下来,还将为该男子进行一系列检查,明确是否为阿尔茨海默病。
徐运主任介绍,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记忆减退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经接近1000万,占全球AD患者的25%-30%,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下最大的难题。
警惕阿尔茨海默病超早期
不过,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主观认知障碍也就是说患者自己能感觉到记忆力减退,比如说话前脚说了后脚忘了,钥匙丢了不知道在哪儿,早上吃了什么都忘了。”徐运教授表示,由于随着年龄增大记忆力确实会逐渐下降,出现症状后患者很难判断自己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改变,建议这部分人群尽早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判断,如果是病理性的主观认知障碍就需要进行早期干预。
徐运教授提醒,高血压、糖尿病、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都是该病的高危因素。“我们发现,主观认知障碍人群每两年至少有38%-40%左右会变成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38%会变成阿尔茨海默病。”徐运教授指出,如果及早发现,及时对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缓或阻止这部分人群向阿尔茨海默病发展。
长期情绪低落会让人变“傻”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研究发现,长期持续情绪低落,尤其是老年人群中,会引起认知功能下降,进一步增加晚年患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痴)的风险。因为轻微抑郁症状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脑内淀粉样蛋白(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从而引起认知功能的下降,进一步增加晚年发生AD的风险。
徐运教授介绍,心理压力大,也会记忆力减退,如果长时间持续,会引起焦虑,也会导致认知减退,甚至会痴呆。市民尤其是压力大的上班族,应该学会通过自我调节、合理倾诉排解消极情绪和负面思维,建立积极乐观心态,对预防或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有重大意义。
最后,她建议,50岁以上的市民要注意脑健康,最好给大脑来一次体检,去认知门诊查一次脑健康的功能磁共振等检查,排除超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