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来,或许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白天的血压较以往低了不少,甚至降至“正常”了,于是对血压的监测和控制放松了警惕,动了自行减药或停药的念头。江苏省中医院高血压研究所执行主任、副主任医师刘鸣称,事实上这种想法和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夏季血压变“正常”?假!
刘鸣称,一项针对中国人群的大规模队列研究显示,与冬季相比,夏季收缩压平均降低10mmHg。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人体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加上夏季排汗量增加,血压可出现轻度的下降。
夏季室外温度虽高,但室内却因空调开放而温度较低。频繁出入室内外、冷热交替,容易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血压在短时间内可剧烈波动10-20mmHg,这足可使高血压患者“旧病复发”,严重者还会造成心脑血管意外。
此外,部分患者在夏季睡眠质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导致夜间血压偏高。夜间血压升高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极易导致脑卒中、急性心梗等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夏季降压药物可自行减量或停用?假!
夏季往往容易出现低血压,一方面是因为夏季气温高,血管扩张,出汗多,加上餐后胃肠道的“盗血现象”,导致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人体血压“夏季偏低”的特点,部分高血压患者若按原剂量服用降压药,容易使血压降得过低,出现诸如头晕、乏力、胸闷、恶心等症状。正因如此,许多患者被夏季高血压“不药而愈”的“假象”迷惑,全然不知盲目减药、停药的做法带来的危险更大。
刘鸣称,随意减停药物一则会导致血压波动增大,增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二则可能带来血压的“报复性反弹”,停药一段时间后血压再次升高,重新服用原剂量难以维持血压稳定。因此,高血压患者夏季用药调整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依据家庭血压监测的结果,必要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合理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切忌擅自减停。
调整用药有原则 血压维稳无负担
刘鸣称,2020年欧洲高血压学会对血压的季节性波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1.应通过反复诊室或诊室外血压的测量对是否出现季节性血压变化进行确认,避免由于一过性的血压波动而引起不必要的药物调整。
2.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变化(如脱水、体重减轻、治疗依从性差、服用了对血压有影响的食物或药物、饮酒等),再将其归因于季节性变化。
3.推荐高血压患者夏季血压控制在120-130/70-79mmHg之间。
4.当血压值低于指南推荐的目标值,尤其是出现低血压相关症状时,应考虑降压药物减量(包括减少降压药种类和剂量)。
5.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出现白天收缩压<110mmHg,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应考虑药物减量。
6.降压药物减量时,应结合患者个人健康状况逐步进行,首先从适应症较弱而禁忌症较强的药物开始,并应确保24小时全天候充分控制血压。
7.调整药物后,应嘱患者规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或定期做动态血压监测。(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