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沙道沟镇白水河村:“三把钥匙”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恩施晚报 | 2023-08-25 12:06:02

全媒体记者刘学成 通讯员周晋宇 杨丛逊

葡萄种植基地。

沿沙沙线一路盘行,道路的起伏随地势波动,两侧的绿意随心境跳跃!在群山夹缝中,宣恩县沙道沟镇白水河易迁点掩映在绿荫中,透出振兴致富的勃勃生机。远眺车窗外,白水河的箬叶、葡萄、羊肚菌和冷水鱼等诸多特色农产品种养殖基地,以白水河的群山为画板,绘就了一幅幅绚烂画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在沙道沟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白水河村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成立“大党委”,壮大集体经济,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昔日的深山穷困山村走出了自己的致富路。

钥匙一

党建引领,谋划幸福民生圈

8月8日,白水河村易迁安置点里的养老服务中心,一堂趣味横生的健康科普小讲座正在开展,安置点里的老人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旁边休闲娱乐的文化凉亭走廊上,三三两两的居民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孩童们在草地上欢声笑语……一幕幕幸福的生活场景映入眼帘。

坐落于宣恩县沙道沟镇的白水河村,属于离镇区较远的村级点,辖区有10个村民小组,共509户1686人,国土面积41.24平方公里。面对村级人口流动性大、矛盾纠纷难处理、群众精神生活单一、公共空间缺失等“堵点”问题,白水河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建立党群联心“零距离”,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夯实群众基础,以构建“一核引领多网融合四化共推”的社会治理体系,探索打造“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团社会组织+群众”的“1+4党群联心”社会治理新模式,逐步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群联动“一盘棋”。

今年以来,该村共化解矛盾纠纷6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为全村多名留守老人安装紧急呼救器。去年,白水河村还被国家卫健委命名为“2022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为发挥党委牵头抓总作用,聚焦中心村发展主题,促使各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沙道沟镇沙坪片区联合片区所辖村在白水河村成立“白水河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大党委”,形成“镇党委—联合大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三级管理体系。

“白水河产业融合发展联合大党委”成立后,可协调驻镇单位和在职党员参与片区各村建设、管理和服务,共同解决村民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协调各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好资源,形成合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

“片区成立联合大党委,能够有效缩短镇级管理半径,带来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村里的一般性事务由联合党委把关,镇党委能腾出更多的精力去抓谋划、抓推进、抓落实。”沙道沟镇党委书记孟友顺说。

冷水鱼养殖基地。

钥匙二

产业联动,集体经济向阳生长

走进白水河村冷水鱼养殖基地,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池里游走着。

“我们这里的冷水鱼,个头大,肉嫩得很!”白水河村村“两委”成员潘小玲指着这些冷水鱼介绍道。

白水河村地势较高,生态环境好,水温常年保持在18至22摄氏度,水质适合养殖冷水鱼。2019年,时任村“两委”成员的高树林和潘小玲,多次赴外地考察,回来毅然投入冷水鱼养殖。截至目前,全村新建冷水鱼圈养池45个,已带动4户村民加入冷水鱼养殖,周边30户农户增收,预计今年冷水鱼产值可达100万元。

村“两委”干部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该村发展的第一要务,实施“产业发展+党员带头+群众参与行动”,持续壮大万亩箬叶产业。目前,已建设箬叶管护道4000米、箬叶烤房5栋,建成集收购、分类、烘烤、打包为一体的箬叶烘烤加工基地,引入5家市场主体进入,使全村箬叶年产值近600万,带动白水村及周边村落近300人增收。

据了解,箬叶加工基地助力了箬叶产业发展,解决了群众就近务工问题,每年3万元的租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今年,白水河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30万元。

游客参观葡萄种植基地。

钥匙三

群众联富,兴了产业富了民

“我们白水村地势较高,村民经济收入以外出经商、务工和农业生产为主,但因地势原因,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油菜等经济作物,我们一直在思考,金山的‘金山’从哪里来?党支部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怎样让群众增加收入?”该村党支部书记孙茂林谈到。

2017年,党员安德顺在村“两委”的支持下,率先开展石蛙养殖,经过4年多的摸索尝试后,走上正轨。2022年,销售额近90万元,同时还带动了3家石蛙养殖专业户,预计今年全村石蛙产值可达120万元。

白水河村充分结合山水资源禀赋,持续在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下功夫,建成千亩桃园基地,修建100吨水果保鲜库,带动群众223户,其中脱贫户82户,已连续丰收3年。不断推动农旅融合,建成葡萄园60余亩,创造性在葡萄园内套种羊肚菌,同时发展有机蔬菜种植基地30余亩,带动周边群众50余户增收;继续壮大中药材、烟叶等传统产业,全村中药材种植面积约250亩、烟叶300余亩。产业的“广开花”,有效带动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如今,白水河村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村集体经济发展生机勃勃,村集体带富能力稳步提升,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为山区村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提供了“白水样板”。

关键词: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