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刘丽华 蒋杨艳 通讯员 胡国涛
10年寒来暑往,星光依然灿烂;10年千户万巷,人人善善从长。
从2013年到2022年,鹤峰人民用理想信念和热血情怀汇成了鹤峰的“最美10年”。
(资料图)
10年最美,硕果盈枝。
10年间,20个“最美乡村(社区)”、99名“最美鹤峰人”、99户“最美家庭”,被深深铭记,他们的故事感动着、影响着无数鹤峰人。
10年间,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道德模范、文明乡村不断涌现:“最美乡村教师”邓丽、“模范司法所所长”易满成、“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王艳、全国文明村大路坪村……他们已成为鹤峰的形象大使。
“最美”10年队伍日益壮大
春暖花开,蜿蜒灵动的河流、神秘的山林、青绿的茶园……鹤峰县中营镇大路坪村引四方游客。凡到过这里的人,无不为她的灵动、秀美而流连,感慨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
然而,10年前的大路坪村经济发展缓慢,部分村民素质不高,整无事酒、赌博、邻里闹矛盾等现象时有发生……
为提高群众素质,2013年春,鹤峰县委、县政府围绕“十星级”文明创建,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在全县广泛开展“最美”评选活动,打造精神高地,优化发展环境。
为达到“最美乡村”标准,大路坪村坚持邀请恩施州委党校及鹤峰县委党校的教师、退休老教师等给村民上素质课,使每个村民都受到教育和启发,积极改掉不良习惯。
日积月累,大路坪村整体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昔日不良风气弥漫的落后村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
从一个个平凡的、鲜活的“最美鹤峰人”,到一个个互敬互爱的“最美家庭”,再到各富特色的“最美乡村”,鹤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学“最美”、当“最美”的热潮。
平凡坚守、执着奉献的魏国,身残志坚的创业者胡铁;精心耕耘育桃李的彭国君家庭,优良家风代代传的邬登锐家庭;钟灵毓秀的杨柳坪村,宜居富民的白果村等等,每一个鹤峰“最美”都是“最美鹤峰”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经过10年的实践,“最美”竞选机制逐渐完善成熟。村民申报、小组海选、村级推选、乡镇评选、县级竞选,全县22万群众广泛参与。每年评选出1至3个“最美乡村(社区)”、10个“最美家庭”和10名“最美鹤峰人”。每个环节都公开透明,谁是“最美”,由群众说了算。
“最美”评选还将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从创业、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为“最美”对象出台优惠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
“最美”引路富口袋也富脑袋
在鹤峰,“最美”照亮了一座城,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最美’典型都是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他们勤劳善良、吃苦耐劳。”鹤峰县容美镇杨柳坪村党支部书记田国强说,身边的“最美”故事告诉身边人勤劳致富、团结和谐的道理,用“最美”评选活动激励群众形成“人人争‘最美’,家家争致富”的局面。
鹤峰县下坪乡无腿硬汉徐丕军,撑在田里干农活、拾柴、搭建烤烟房,虽然慢,但活路照样干得精细。为了增加收入,他经过几年摸索、试验,将扫把扎得非常漂亮,常年供不应求,加上种药材、养猪,一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他们一家人成为当地自力更生、率先脱贫的典型。
走马镇官鼎村村民沈燕峰,发展有机茶园12亩,养殖山羊50只、土鸡300余只,年收入达10万元;邬阳乡栗子村村民段俊办石蛙养殖场,总销售额达50多万元,带动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为周边农户提供工作岗位……在“最美”事迹的感召和激励下,群众主动寻找致富之道,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各种产业,产业发展呈现生机勃勃的态势。
“最美”事迹给群众引路,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产业,既富了百姓口袋也富了脑袋。
向美而行10年“最美”再出发
十年“最美”,花开鹤峰。随着“最美”评选的持续开展,群众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不仅给社会注入了暖流,也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助力基层有效治理。
全县217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对《村规民约》或《社区公约》进行了修订完善,确保创建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鹤峰县居民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执法执纪满意度等连续多年位居全省100多个县市区前列。
行走在鹤峰,能切实感受到爱干净的人多了,脏乱差现象消失了,爱唱歌跳舞的人多了,闹矛盾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街道通畅、亭台水榭、环境整洁……
“最美”评选活动力促文明之花硕果累累。10年来,全县推选出国家级文明村镇4个、省级文明村镇8个、州级文明村镇64个、县级文明村镇68个。
一个“最美”就是一面旗帜。10年来,鹤峰把各种凡人善举积聚成助推发展的强大力量,让“盆景”汇成风景,让风景变成美景。如今的鹤峰,城市文明蔚然成风,向善、向上、向美的精神力量汇流成河。
“10年是一个节点,也是一次再出发。路虽远,行则将至,接下来,我们将不断深化拓展以‘最美’系列评选为载体的全民素质提升工程,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鹤峰县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