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方婷 彭绍峰
(相关资料图)
恩施市红土乡以党建为引领,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发展黄精等药材,激活村集体经济,让发展药材成为村民致富“良方”。
党员带头发展
4月25日,郑从华带领村民到大棚里察看黄精长势,向村民讲解种植注意事项,进行技术指导。
“我自己先试种,筛选出适合本地的黄精品种——多花导苗,然后进行大面积种植,获得收益后再向周边村民推广。”郑从华说。
近年来,郑从华潜心研究黄精的本土化种植,自费外出学习黄精种植技术20余次,技术越来越成熟,培育出“黄恩一号”,成为了黄精种植专业户。
“我现在是预备党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郑从华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说。
郑从华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通过“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领村民发展黄精种植。实行订单种植,与村民签订保收协议,并进行全程技术跟踪指导,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因地制宜发展
红土乡高山片区海拔较高,育苗时间长,种植多花导苗(黄精品种);低山片区温差小,育苗时间短,种植成本低,在乌鸦坝村、老村村和天落水村种植本地高秆不倒苗(黄精品种)。通过因地制宜种植本土化黄精品种,在不同海拔“种”出新希望。
“我平时在合作社务工,不仅钱包鼓了,而且技术精了。”乌鸦坝村村民赵和平说。
郑从华依托恩施市硒源康民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为周边村民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近就业。
近年来,该乡以绿为底色,不断提升种植水平,大力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助力庭院经济提质增效。
开拓创新发展
傍晚时分,郑从华家的餐桌上,摆放着油亮亮的“清炒黄精尖”。
“眼下正是黄精断尖的好时节。”郑从华说,“黄精是三年生,为保证果实质量,长苗时要适当断尖。断下来的嫩尖可以清炒,还可以下汤,营养价值很高。”
作为药食两用的中药材,黄精尖可以食用,果实可以炖汤、泡酒,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产品俏销市场。
“黄精市场行情看好,亩均收入8000余元,村民都愿意种。”红土乡红土溪村党支部书记易宗燕说。
药材种得好,致富路上跑。近年来,红土乡大力发展川乌、白附子、贝母、黄精、杜仲、厚柏等高山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产业逐渐形成规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