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吴琼
“4行大豆、2行玉米,按照预设的行间距和播种深度,播撒种子。”4月19日,恩施市龙凤镇二坡村绿色高效模式试验基地,一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播种活动正在举行。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农忙时节,恩施市各地田间地头农机轰鸣,锄头翻挖声、村民谈笑声萦绕山间,地里刚栽下的玉米苗在阳光的照耀下迎风摇曳,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资料图】
“这些地其实早就翻耕好了,但昨夜下了场大雨,我有点担心,都没怎么睡。”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当天早上6点,恩施盛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梅提前到达现场,又组织村民把土地翻耕了一遍。
“以前这里种的是蔬菜,玉米、大豆一起种,我们还没尝试过。”一村民介绍。在恩施市农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村民们在刚翻耕的土地上拉绳挖沟、播种玉米和大豆。
2022年,国家启动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这是在传统间作、套种基础上,创新实施的作物间和谐共生的一季双收种植模式。高矮有别的植株,可以增加光照和通风效果,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能力。”州农业农村局二级研员李求文介绍。
今年,恩施市聚焦区域优势,因地制宜,重点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计划建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基地2万亩,目前已播种8000多亩,近1.2万亩正在播种。
恩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建国测算了一下,采用“4+2”(4行大豆+2行玉米)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玉米亩产500公斤至600公斤,大豆亩产100公斤至150公斤,“这种模式最大优势就是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当天,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督、博士刘奥也来到试验基地,同步指导“大豆提质固氮耦合绿色增产关键技术”试验。该试验主要是在大豆产区撒施根瘤菌剂和ARC微生物菌剂,探明其对大豆超级结瘤固氮、增产增效等效果,实现大豆增产。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2022年秋冬播以来,恩施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技术专家组,深入一线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稻油、玉油、烟油轮作等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和油菜产量,增加农民收益,全面抓好“油瓶子”提升工程。目前,全市发展优质油菜基地近13万亩。
为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恩施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和精准施药技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检测预警和科学安全用药指导。通过采购植保无人机、机动喷雾器、可降解粘虫板、水溶肥等,建立水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草地贪夜蛾虫情监测点,结合高空测报灯和远程智能性诱捕器等监测网点,搞好全市虫情监测,掌握虫情发生动态,及时开展预警防控。
“今年,我们又投入农机设备500余台套、农机购置补贴46.4万元,目前正积极申报粮食烘干点建设、菜籽油加工成套设备。”恩施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钱国军说,针对油菜、马铃薯、茶叶三种重要作物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该局开展马铃薯晚病防治和油菜“一促四防”现场培训会,完成2万多亩油菜的统防统治工作,培育的24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2家已成功申报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