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晓 杨磊
(相关资料图)
宣恩县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为抓手,充分发动群众,推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修建乡镇客运站1个、农村候车亭119个。随着农村客运站亭达标工程的实施,该县客运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出行的安全感、舒适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群策群力建站亭
“这一段路是个长上坡,就这里比较平,且是个三岔路口,建议把候车亭建在这里,还可作观景平台。”
“倒洞塘三叉路口也可以建一个,平常雨天在那等车,很不方便。”
“罗针田村丝梨沟那段路不建议建候车亭,有急弯,在那等车不安全。”
“万寨乡集镇能不能也建一个客运站,车没地方停,人没地方等车,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2021年初,宣恩县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增设一批农村客运站亭。为更好服务群众,该县以乡镇为单位,以通客运班线、车流量大路段居民为对象,通过召开小组会、院落会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最终根据现场实际,综合考虑实用、安全、便民等因素,确定在倒洞塘、风箱坪、半坡等地段建117个候车亭,改扩建2个候车亭,并修建1个乡镇客运站。
“从县城到椒园镇白泥坝村,没有一个集中等车的地方,大家只能在路边招手拦车,公交车司机看到了就停,有时没注意也就错过了。有了候车亭,老百姓都知道到这里来等车,司机也在这里停,方便又安全。”有过误车经历的白泥坝村村民杨成说。
“以前不好等车,背背篓,挑担子,等个车几多难,遇到大雨天,也没地方躲。”谈起以往等车经历,上洞村村民郭斌有些恼火,“现在好了,有个屋儿(候车亭),车来了停在边上,再大的雨都打不湿。”新建的候车亭,为乡亲们带来了便利。
“建候车亭的地点,大多是老百姓自己商议,最终选定的,客运站选址和设计是政府统筹考虑群众意见及乡里规划最终得出的。群策群力,考虑了很多政府可能考虑不周的因素,提升了村民出行便利程度。”万寨乡交通办主任何成国说。
共建共管促监管
宣恩将共同缔造理念贯穿项目建设、管护全过程,收集群众意见,发挥党员示范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
在修建向家坪候车亭时,该村村主任鄢桂芝主动让出60平方米土地;修建水田村敖家湾候车亭时,敖贵锋主动让出65平方米土地……个人为集体让路,“小我”为“大我”牺牲,在候车亭建设中屡见不鲜。
“修建候车亭,大家都方便,值得!”敖贵锋说。
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在锣圈岩村,村“两委”牵头,发动村民投入熊洞候车亭建设。
强化质量监管,严把候车亭建设质量关。在候车亭建设中,行业部门严把质量关,采取不定时抽查与周报相结合方式,加强项目建设指导,加快建设进度,强化安全管理。完工后,组织乡镇人民政府、交通等多部门联合验收,逐一比对,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再由州级部门进行二次验收。
“除了部门验收,在候车亭建设过程中,周边群众也会对水泥强度够不够、桩基牢不牢等进行监督。”县道路运输管理所负责人龙爱军表示,群众监督也是质量监管的方式之一。
共治共享更美好
为进一步做好管养,持续发挥农村客运候车亭作用,各乡镇同村委会签订候车亭维护保养承诺,制定维护保养计划,由村内群众参与养护。此外,部分乡镇也充分利用市场化模式,将候车亭养护纳入公路养护范畴,按照每年500元/个标准拨付养护资金,由专业化养护公司维护保养。
“专业化管养与群众管养相结合,效果更好,作用更大。”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田永成说。
齐抓共管,候车亭所发挥的功效也必然是共享的。
木质仿古,飞檐翘角,一个个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候车亭,既是乘客悠然候车的场所,也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高罗镇水塘候车亭建在一个凉风洞旁,仲夏时节,周边群众常常聚在这里乘凉,有的下棋,有的聊天,俨然成为村民的休闲场所。
“这里凉快,热天都喜欢在这里玩,舒服得很!”村民田应雨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