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当前热讯:亮“白果名片” 促乡村振兴

恩施日报 | 2022-10-14 15:59:36

通讯员 罗娇娇 向 鑫

深秋时节,行走在鹤峰县走马镇白果村,一面刻有“围鼓之乡”的红色大鼓首先映入眼帘。青龙街上,青砖木房错落有致,古朴韵味扑面而来;红军桥上,一群老艺人吹拉弹唱,相互切磋技艺……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白果村坚持党的建设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实施“强阵地、育人才、促振兴”“三步走”措施,依托本村优秀传统文化,做足挖掘、传承、发展文章,奋力打造文化振兴示范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强阵地 文化繁荣有支点

“一楼是演出区,专门开展文艺演出;二楼是文化馆陈列区,目前有展品788件,很多老物件都是村民自愿捐献的。”10月8日,在位于白果村村委会大院的鹤峰县首个村级文化博物馆里,白果村党支部书记苏凤介绍,该博物馆目前已基本完工。

为建强文化阵地、促进文化振兴,白果村充分挖掘该村茶马古道、红军、知青下乡点等文化资源,做实《白果村文化振兴发展战略》,全盘规划文化发展线路,积极争取各方资金400万元,推动本村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

在村党支部引领下,该村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以村委会为核心,目前已建成集文化活动、健身娱乐、阅览参观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涵盖戏楼、文化馆、图书室、社团活动室、多媒体培训室等。同时,打造东线文化传习馆、西线红军桥文化广场、南线葛稻共生示范区、北线知青联络站等多点并存的文化格局,形成了“一核多点环线”的文化发展模式,建成了文化繁荣的有力支点。

育人才 文化传承有纽带

10月8日,在走马镇白果小学,省级围鼓传承人苏国明正在教授孩子们进行围鼓表演。

“我们在白果小学建立了非遗传承基地,定期请老艺人进行围鼓、花鼓灯等传统文化教学。”白果村党支部委员凌元元介绍。

为传承“围鼓之乡”的围鼓文化和精神,白果村党支部通过“传帮带”,采用“老艺人以老带新、老中青相结合”的方式,在表演中学习、传承民俗文化。

“父辈教会我围鼓技艺,我不能让这门艺术失传,一定会尽我所能让围鼓艺术发扬光大!”苏国明深情地说。

为进一步充实文艺力量,做好非遗传承工作,白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功能,交好文化传承接力棒,组建4支非遗文化传承、村级宣传服务队100余人,定期邀请省、州、县文艺工作者到村指导培训,助力非遗节目创新。创办“白果夜校”,邀请专业老师教授《白果坪之歌》,参与人数达200余人。

如今,白果文艺队声名远扬,多次受邀出席省、州及县级等非遗展演活动。

促振兴 文化发展有路径

以文建村、以文兴村。

“文化是一张无形的名片。目前,我们正在文化产品上下功夫研究,希望能够探索出适合白果村发展的文化振兴道路。”苏凤认为,白果村党支部探索文化发展新路径的信心和热情始终饱满。

围绕优质文化资源,白果村党支部注重文化产业与三农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特色“文旅+产业”的致富道路,凝心聚力打造“白果名片”。

白果村坚持以非遗展演为主线,与生态旅游、葛稻产业、有机茶叶、周边民宿等有效融合,让游客在享受非遗视听盛宴的同时,还能上山采茶、下水捞葛;不仅能远眺木耳山“世界茶谷”美景,也能享受“国际慢城”的惬意。

今年以来,白果村先后接待20批次周边相邻乡镇村民前来参观学习,也吸引了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学者及外省游客来白果村挖掘民俗文化、学习传承文化技艺。

白果村还大力发展传统制作产业,打造了传统年画、手工编制等新型产品,将产品推向市场,努力打响白果品牌;通过文化旅游、品牌IP塑造,实现一村多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的根与魂。”苏凤表示,白果村党支部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强引擎”,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宝藏库”,在乡村振兴中注入文化振兴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 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 文化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