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华
9月30日,巴东县茶店子镇茶庵寺村五组村民田祚刚忙着在葡萄园除杂草,追施“月子肥”。葡萄采摘虽已结束,但丰收的喜悦依然映照在脸上,今年他家一季葡萄收入8万余元。
(资料图片)
“种葡萄是个好产业,劳力轻松,收入也高。”看见正在走访的驻村干部向大喜一行走来,田祚刚放下手中的锄头,和驻村工作队攀谈起来。今年秋冬季,田祚刚计划为7亩葡萄园安装避雨棚,同时改良种植一部分葡萄新品种。
田祚刚是种葡萄的“老把式”,经验十分丰富。“安装避雨棚既能遮雨保证果品品质,还能减少病虫害。”田祚刚说。这些天,他正忙着帮助邻近的种植户设计规划安装避雨棚。
自2016年以来,巴东县财政局结对帮扶茶庵寺村,选派精兵强将组成驻村工作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领和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茶庵寺村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适宜发展葡萄产业。近年来,该村牢固树立抓党建、促发展意识,致力于把葡萄产业作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县财政局先后投入资金50余万元,帮助村民购买葡萄苗、搭建葡萄架,聘请农技专家开展田间管理技术讲座,印制发放葡萄夏季管护技术指导手册,多举措帮助村民发展葡萄产业,建设美丽乡村。
目前,全村76户村民种植葡萄210亩,并在县财政局支持下,成立巴东县鸿达种养专业合作社,注册“茶庵仕”葡萄为全村公共商标。
茶庵寺村发展葡萄产业已有8年时间,逐步形成了以白玫瑰为主,阳光玫瑰、夏黑、金手指、蓝宝石、巨峰等多品种搭配的葡萄采摘园,早、中、晚熟品种错峰上市,精品乡村葡萄采摘园的名气越来越大。
每年八九月份,一串串葡萄挂满枝头,颗粒饱满、大小均匀、味美甘甜,整个村寨都散发着葡萄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
这些年,村民为了提升葡萄品质,不断改良种植技术,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争取项目支撑改善基础设施,扩大产量规模,通过安装防虫网、防雨大棚、追施农家肥等措施,葡萄的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如今,每亩产值从过去的1000多元增长了4倍,现在每亩可收入4500元,可谓一串小葡萄,“串”起了村民的增收致富路。
今年8月,在葡萄即将大批上市时,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把葡萄销售问题摆上首位,召开党员、小组长、葡萄种植户预售会,对实际产量进行摸底,讨论销售方式、价格。通过集体商议,决定以鸿达种养专业合作社为龙头,采取“电商+采摘”、村企结对、工会消费帮扶等模式,多方助力,拓宽销路。
县财政局作为帮扶单位,把为村民销售葡萄作为践行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一件实事,首批订单集中采购了620箱,惠及种植户10余户。获益后的种植户连声叫好,有效缓解了农户的销售压力,深化了村企党建结对活动。
在茶店子镇政府、县财政局协同策划下,茶庵寺村委会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清廉村居”葡萄采摘节活动。在县摄影家协会,州、县作协成员和网络媒体协会等众多力量推介下,“茶庵仕”葡萄销售一路看好,开园不到10天,26万公斤葡萄销售一空,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其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全员上阵,放弃节假日,帮助种植户采摘、包装,用私家车帮助种植户运送葡萄,既当运输员,又当搬运工,忙得热火朝天。老百姓身心倍受鼓舞,邻里互帮互助,嘴里还不时夸奖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是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
茶庵寺村紧邻国家4A级景区巴人河。下一步,该村将借力地域优势,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农旅、文旅相结合,着力打造“茶庵仕”葡萄品牌,做好以葡萄采摘为主的乡村旅游采摘园,引导村民发展“葡萄采摘+农家乐”,更大限度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