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恩施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刘波 通讯员米敦明)9月14日,在建始县高坪镇大堰塘村二组村民王昌喜的地里,一台小型粉碎机不断“吃”进玉米秸秆,“吐”出秸秆碎末。仅2个小时,4亩地的玉米秸秆就被粉碎完毕、堆好。
随后,湖北润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在秸秆碎末上洒上生物发酵剂和沼液,覆盖上地膜,就地发酵堆肥。
“秸秆处理难题解决了,冬季种马铃薯就不愁没肥料,一举两得。”王昌喜很高兴。
该村村支书王德炎介绍,大堰塘村及周边村是远近闻名的马铃薯种植专业村,每年销往省内外的马铃薯上百万公斤。有了秸秆就地发酵堆肥,不仅节省了肥料费用,而且种出的马铃薯口感会更好。
建始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绍荣介绍,建始县现有耕地面积71万亩,每年产生农作物秸秆71万吨。此前,农户往往一烧了之,不仅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自湖北省全面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后,秸秆处理一直是个难题。
2021年,建始县通过招商,引进湖北润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探索秸秆综合利用。起初,该公司采取收购和置换有机肥的方式进行处理,但农户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1亩秸秆只能置换50公斤有机肥,而农户收割1亩秸秆的劳动成本远远高于有机肥的价值。
今年上半年,在县农业农村局指导下,该公司决定采取送技术上门的方式,探索农作物秸秆就地发酵堆肥新模式。每吨秸秆可发酵0.4吨有机肥,全县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在1.38亿元至2.8亿元之间,不仅消除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还能为农民节省资金,大大提高了农民采收秸秆的积极性。
目前,这一模式已在该县10个试点村推广,试点面积2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