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宝训 通讯员王森
近年来,利川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聚焦盘活闲置土地、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党员“红色细胞”,筑牢战斗堡垒,充分释放党建引领效应,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柏杨坝镇雷家坪村蛋鸡养殖厂,日产鸡蛋14万枚。 (资料图)
(资料图)
选好“领头雁”,荒地变宝地
金秋时节,利川市柏杨坝镇雷家坪村,沥青路覆盖村组,青砖伴瓦漆,一排排民宿错落有致、整洁美观。
然而,过去的雷家坪村则是另一副模样。
“以前,村里发展起色不大,村民收入低,很多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家里的土地都荒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仅1万元。”雷家坪村党总支书记谭航介绍说。
2018年,退役军人谭航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他把招商引资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突破口,通过流转村民土地520亩,吸引37家企业落户雷家坪村,让荒凉坡变成“聚宝盆”,唤醒了沉睡的大山。
现在,村民的荒地盘活了,腰包鼓起来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0万元。
该村全面推行“三链”工程,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使群众紧紧聚在党组织周围,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发挥好“头雁效应”。
吃上“旅游饭”,致富路更宽
“旅游资源是我们最大的发展优势,国家5A级旅游景区腾龙洞就在我们村,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村民富起来。”东城街道办事处长堰村党支部书记邹远富说。
2016年10月,腾龙洞景区通过国家5A级质量景观评审,顺利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成为村民致富的一剂“良方”,破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题。
如何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成为村“两委”面临的一道难题。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此,村“两委”“吃”出不一样的味道,主动与腾龙洞景区负责人沟通协调,在景区入口处修建商铺,村里出资30万元,对商铺进行统一装修,由村“两委”负责经营管理。
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按照“三户一铺”原则,交给村民经营,所收租金作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以前打工,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现在在景区经营民族服饰,家门口就能稳就业助增收。”长堰村村民冉柏春说。
目前,该村已有商铺20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8万元。
打好“链条牌”,产业活力足
2015年10月,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南坪乡黄田村,在驻村单位大力支持下,建起了高端食用菌大棚基地和山鸡养殖基地,每年生产高端食用菌1.5万公斤,出笼肉鸡25万余只,走出了一条以有机种植、生态养殖、以种促养、以养增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今年,结合优化村(社区)设置工作,黄田村合并到南坪乡野茶村。
“我们正在筹措资金规划建设有机肥料厂和花卉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野茶村党总支书记杨大权说。
如今,全村发展稻鱼共生基地300亩、经果林700亩、药材100亩、大闸蟹养殖基地300亩。
为畅通销售渠道,野茶村创新销售模式,由以往单一的传统线下销售转向线上销售。
为此,该村成立了村花直播秀志愿者队伍,组织党员为村里的农副产品代言,让手机成为广大农民的新农具,开网店、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同时成立福归良知村集体经营公司,注册了“福圭皇田”商标。
据悉,野茶村通过“党总支+帮扶单位+市场主体+村级集体公司+农户”的全链条发展模式,逐渐建强产业链,构建村内种养循环、内外产销循环模式。
当前,该村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近20万元,预计2025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