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当前快报:“绝色龙潭”展新颜

恩施日报 | 2022-09-02 15:51:27

通讯员 钱家辉

初秋时节,走进来凤县大河镇龙潭坪村,牛王庙前流水潺潺,千亩果园硕果累累……一幅绝色的乡村振兴图在大山深处徐徐展开。


【资料图】

近年来,该村“两委”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领群众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记住乡愁,让村庄院落美起来

“这是我们村里首个博物馆,展览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文化的点滴记忆,见证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8月20日,在龙潭坪村级博物馆内,村支书张桂成正在为回村的大学生介绍博物馆的收藏品。

耕犁、蓑衣、盐壶、煤油灯……这些早已退出群众生产生活的老物件被一一摆上展台,无声地诉说着村落的变化。

“2019年,在村里一些老党员的建议下,我们将村小旧址改造成博物馆。村民自发捐出百余件老物件,让村里的年轻人从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张桂成说道。

望见山水,记住乡愁。

龙潭坪村党支部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党建工作中做了许多探索: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建起全县首个村级博物馆,利用节假日组织党员参观;依托丰厚的土家文化资源优势,修复省级保护文物牛王庙。同时,发动党员群众进行文艺作品创作,举办“牛王节”和文化惠民演出,吸引了上千名游客前来游玩。

广谋富路,让村民口袋鼓起来

让村庄美起来,还要让群众富起来。

为带领村民实现“绝色龙潭”的愿望,该村一方面广纳乡贤能人回乡创业,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充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逐步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2015年,该村引回村民谭勇返乡发展产业。谭勇成立来凤县富陵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流转1000亩土地,种植黄心猕猴桃、甜柿、黄金李、柚子等特色水果,收益良好。

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在基地务工。目前,该合作社每年收入100多万元,给村集体分红6万元,带动95户脱贫户就业增收。

“我70多岁了,之前在家务农,一年顶多4000多块钱。现在在合作社做培管、除草,活不累,一年有1万多块钱。”龙潭坪村四组村民李银香高兴地说道。

今年,该村借助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康养旅游产业。统筹相关项目资金600万元,建设有地域特色、田园风貌的龙潭坪村“沿河八景”和5套特色民宿。同时,村集体和驻村单位投资80万元,与市场主体联合修建精品农家乐,打造特色旅游文化产业。

“在镇党委指导下,我们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农家乐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待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后,整体旅游产业预计年收入20万元以上。”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田斌说道。

抓实党建,让基层党组织强起来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

如何更好地让党员群众为乡村振兴建设献智出力?龙潭坪村从班子建设入手,建立完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村“两委”的服务职责,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功能布局;抓好党员示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干部牢记党员身份,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时刻冲在前、干在前。

今年6月,村护林员在巡山时发现,八组的3000余亩公益林缺乏防火通道,存在安全隐患。消息传回村里后,长期经营挖掘机生意的无职党员张程主动提出帮忙,用自己的挖机义务修筑了1000余米护林防火通道。

“家乡变化越来越大,我们也想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日子越来越红火。”张程激动地说。

“乡村振兴的推动,离不开党组织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党建+’的形式,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让龙潭坪村再上一个台阶。”张桂成满怀信心。

关键词: 龙潭坪村 项目资金 文化资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