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贺祖轩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鹤峰县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抢抓机遇,以党建为引领,掀起新型业态发展高潮,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保障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景触网 从“卖风景”到“卖生活”
大路坪村位于鹤峰县中营镇东北部,是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7年,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师张鑫与妻子到鹤峰旅游时,被大路坪村的风景深深吸引。张鑫放弃稳定工作,到大路坪村半山腰上寻得一栋土家族风格吊脚楼,经改造设计,老房子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民宿,大路坪村首家高端民宿——“幽兰伴山”诞生。
嗅出这一商机的中营镇党委随即制定“高端引领,中端带动,低端跟进”的民宿发展规划,村“两委”班子积极向各级争取资金,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同时,由党员带头领办公共区域环境管护,带头进行民居改造和庭院美化;通过党员联系户动员群众整治自家环境卫生,实现全村人居环境有人管、全覆盖、无死角。
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教师洪传佳主动把自家房屋租给前来建民宿的投资者,并联系在外经商的侄子回乡投资建民宿。在他带动下,全村党员积极行动,带领村民进行民宿改造,助力大路坪村民宿业发展。
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引才推动、资源撬动、全面促动”发展战略,该村先后引进“鹤语千寻”“同为文旅”等市场主体前来投资兴业,大路坪村民宿产业蓬勃发展。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942人,营业额11.38万元。
以绿触网 从“单独卖”到“抱团卖”
丁雪嬛是走马镇返乡创业青年,她创办的润达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带动当地生产劳动用工50余人,固定用工5人。
2020年1月,吴金林注册成立湖北农情施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依托走马镇官仓村原有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合作模式,把村里的茶叶、葛仙米等特色农产品搬到网上销售,年销售额近500万元。
丁雪嬛和吴金林不仅是走马镇返乡创业青年,还是村“两委”委员。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走马镇坚持党建引领,以村“两委”为据点,把人才振兴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培育乡村振兴新生力量,鼓励一批具有电商、养殖、种植等经验的人才,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农村电商、乡村休闲旅游等新型农村经济业态,同时大力开展“将党员培养成能人、将能人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工程”,将优秀人才吸纳进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党员+能人”双翼共振的辐射带动作用。
近两年来,该镇已有200多名能人返乡发展,以商招商吸引外商在走马创办企业5家,60多名本土能人担任村“两委”干部。
6月25日,走马镇乡土人才驿站揭牌。驿站着力打造“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兴旺产业”的“创新创业示范带”,不仅让人才有了聚集合作的平台,农产品销售也完成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便民驿站 从“强管理”到“强服务”
近年来,快递员、外卖员等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群体。鹤峰县将推进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与暖心服务相结合,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各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当前正值持续高温天气,你们仍穿梭于街头巷尾,为创建城市美好生活奔波劳累。为方便你们的工作和生活,全县‘红色驿站’将竭诚为你们服务……”7月15日,鹤峰县委两新工委办公室发布公开信,邀请城区外卖员、快递员到就近驿站体验便民服务。
“渴了能喝水、热了能乘凉、冷了能取暖、累了能休息,这就是红色驿站的作用。”杨柳湾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尖刀班”班长陈伟介绍,在鹤峰县城,这样的红色驿站有9个。
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容美镇4个社区党组织采取走访调研、微信群线上调研等形式,常态化收集新业态就业群体意见建议,累计收集问题40余个,已解决37个。
以党建为引领,鹤峰县不断激发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生活、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力,助力新就业群体和企业健康发展,助推党建引领新业态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