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伟
眼下,20名院士专家正在为恩施州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进行技术攻关,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已开展三年。州委组织部、州人社局牵头,积极向省争取院士专家名额,过去两年,已汇聚45名院士专家到恩施州开展服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恩施州秉持这一理念,探索“选派一批专家团队、攻克一批技术难题、转化一批专利成果、共建一批研发中心”四位一体工作模式,“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成为柔性招引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的重要举措。
恩施高新区、农业、经信、科技等部门密切配合人才综合管理部门,深入企业了解亟需攻克的重大技术难题,以及拟引进、合作研发的技术项目,挖掘优质项目需求。
三年来,共上报需求143个。院士专家已解决技术问题50个,正待解决的问题8个;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6个,正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个,缓解了企业发展中的技术制约难题。
梅书棋:帮助建立黑猪良种繁育体系
畜牧业是恩施州农业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之一。早在2011年,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猪育种团队负责人梅书棋及其研究团队,即与湖北华健硒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8月,梅书棋作为“院士专家企业行”团队成员,再次来到湖北华健硒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指导硒都黑猪新品种选育,有效解决了生猪良种“卡脖子”问题。
2021年,“硒都黑猪”通过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审定,成为湖北省唯一地方品种。
梅书棋带领技术团队与企业合作,研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化养猪“150”模式、“161”模式,构建“科技+公司+品牌+合作社+农户”“技术+龙头企业+新品种+基地”优质猪产业化开发模式,建立了具备年产10万头以上优质商品猪的繁育体系,打造了“硒都黑土猪”“鄂栖嘿”“土嘿硒”3个优质猪肉品牌,构建了“大型超市专柜销售+专卖店+高端猪肉礼盒”组成的优质猪肉产品市场开发体系。
在梅书棋协助下,湖北华健硒园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两个标准化硒都黑猪核心示范基地,集成并示范推广先进技术成果,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
示范基地与合作企业年出栏种猪3万余头,年增收节支2000万元以上。其成果辐射到农户,年辐射出栏20余万头,增收效益6000万元以上。
邓乾春:为徕福硒业提供科技支持
营养与功能产品技术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油料加工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健康油脂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秘书长邓乾春,为恩施徕福硒业的经营发展、园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
服务期间,邓乾春领衔创建徕福硒业特色产品开发创新团队,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徕福硒业公司专业人员参与。团队共建恩施州富硒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富硒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并指导申报通过省、州级认定备案。
邓乾春参与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徕福硒业联合申报立项的恩施市科技项目——富硒凤菊精油制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形成凤菊精油技术规程和标准各1项,申请专利5项,形成科技报告1份,培育专业科技人才6人,为徕福硒业产业园天然植物萃取生产车间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储备。
邓乾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和资源优势,在徕福硒业产业园天然植物萃取生产车间超临界CO2萃取分离凤菊精油生产线工艺设计与车间布局、设备选型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辅导。
邓乾春十分关注徕福硒业食用油、茶制品、粮制品等现有硒产品开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和市场流通情况,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上述产品已实现销售额1200万元以上。
姚广民:硒禾科技产品研发领航人
天然产物化学及其应用专业领域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广民,2021年通过“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结缘硒禾科技公司,专注于项目申报、产品开发、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建设及人才团队建设,为硒禾科技公司经营发展和科技创新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姚广民与硒禾科技共建富硒功能食品研发工程中心及研发团队。他牵头申报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湖北专项项目“富硒药食同源植物功能性食品研发”、恩施州科技项目“基于抑制PDI作用的富硒抗血栓功能食品研发”,及湖北省双创团队项目、恩施州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项目等项目4个,目前已获得立项2个,并获得项目资金资助40万元。项目均已进入实施阶段。
姚广民带领研发团队已申请发明专利1件,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件,开发硒黄酮产品1个。此外,通过线上线下指导、培养科技人才5人,解决项目申报、产品开发、质量标准、知识产权建设及人才团队建设等问题5个,实现硒黄酮系列产品生产上市,服务期间实现销售额54万元。
刘学群、王春台:教授夫妻的粮食安全梦
2021年9月,中南民族大学刘学群、王春台等专家再次到来凤县富民种业产销专业合作社水稻育种产业基地,帮助解决水稻育种技术难题。
2016年3月,刘学群及其团队即与富民种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关系,并签订合作协议。近几年,每年水稻育种关键期,他们都会到基地开展科研和技术指导。
刘学群、王春台是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一对教授夫妻,长期从事植物遗传育种研究,成果丰硕。
临近退休,教授夫妇将来凤县富民种业产销专业合作社作为合作伙伴,无偿提供多年科研成果,希望尽早落地转化产生效益,助力中国粮食安全。
教授夫妇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着富民种业产销专业合作社管理团队。理事长伍华明常跟工人们说,刘教授和王教授辛苦研究的成果市场价值以千万计,无偿提供给我们,我们无以为报,只有严格按照教授团队的指导和要求,做好每一个实验品种的数据记录,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尽我们的力量。
教授团队承诺办好三件事:为来凤县水稻育种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指导制定发展战略;为合作社水稻育种产业化发展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为合作社培养科技人才,与科研单位共建技术创新平台。
富民种业合作社在教授团队指导下,在来凤县三胡乡安子村及周边开展水稻育种基地建设,建立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水稻、玉米品种示范、区试试验8组,试验品种97个,解决技术难题2个,已完成7个适合武陵山区水稻种种植的新组合,为合作社培训技术人员20人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个,开展项目合作2项。
目前,富民种业产销专业合作社已与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院签订水稻育种技术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