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综合 >

全球焦点!打造仙山贡水 只为近悦远来

恩施日报 | 2022-07-16 15:58:43

全媒体记者 杨长镁

秀美贡乡“一砖一瓦”,创文之路“一撇一捺”。


(资料图)

宣恩县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把城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理念规划布局,着力在“建”字上下功夫,在“管”字上做文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县城日渐显现。

2020年12月,宣恩县获评湖北省文明城市;2021年1月,宣恩入选2021年至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州首个。

“建”步如飞 打造仙山贡水5.0版本

6月24日,在宣恩县城黄河沟片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一期施工现场,工人师傅们正加紧铺设地面。一期工程完成后,黄河沟片区将完全实现雨污分流,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并且建成知恩桥等生态景观。

时间回到2010年,穿城而过的贡水河尚未实现水污分流,河流治理、河道建设、城市建设等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里水不干净,环境也差。”市民秦先生回忆起10多年前的宣恩县城时这样说。

从2010年起,围绕贡水河及其沿岸治理与景观建设,宣恩县逐步实施河道改善、翻板坝水污分流、民族风情街建设等项目,打造贡水河两岸亲水景观带。游客的大量涌入和市民的满意度让县委、县政府更加坚定城市建设的方向与目标——以人为本,打造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县城。

2016年,宣恩县决定将县城核心区域打造成开放式的4A级景区。景城共建的理念应运而生,城市建设、创建4A级景区、创文明城市“三条赛道”相互助力。

2019年,宣恩县启动生态环境综合提升PPP项目,将县城公共区域的景观带美化升级,建设“三环(环城、环水、环山)”绿道,提升城市“颜值”。

青山为屏、贡水为魂,山环水绕、城水相依。2010年至2021年,宣恩县城市建设实现“三级跳”,仙山贡水从1.0版本跨越至4.0版本,成功打造墨达楼、惹溪街、云起台、翔鹤台、镜琴台等一批生态景观,完成全民健身公园、文体中心、教育中心等设施场馆的修建。

“城市建设推行‘慢行优先’原则。”宣恩县住建局局长谭大定介绍,按照景区和文明城市建设标准,宣恩县为市民打造“15分钟幸福圈”、为游客打造“15分钟旅游圈”,即15分钟内可以到达公园、休息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并逐步实现县城功能现代化、业态多样化、景观特色化、人文积淀化。

2020年,宣恩县成功创建湖北省文明城市;2021年,宣恩县城仙山贡水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从2022年开始,宣恩县着手打造仙山贡水5.0版本,让文明城市的形象再迈向新台阶。3月7日,中国宣恩网微信公众号公布“仙山贡水5.0版本”重点建设项目,引发广大市民“线上”讨论与投票,3月下旬,由市民票选出的部分重点项目就已动工建设。

城市管理 点滴聚文明

2022年4月9日,宣恩县启动“用脚步丈量城市·走出美丽街巷”徒步巡查活动,每周由一名县领导带领一个专班,丈量一个网格,交办一个问题清单,解决一个(批)问题。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步巡活动14次。

“这个停摩托车的地方要划线标明。”“这个小区有不少在公用车位私自上锁的情况。”“有些楼栋的公共空间摆放的有不少杂物垃圾,要加大文明城市的宣传力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步巡专班深入到城市的每个角落,针对城市建管中的不文明现象提出意见建议,有关责任单位现场领办,以实际行动推动问题整改到位,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

近年来,宣恩县坚持“问建于民”“问需于民”,通过“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协商在一线’”、组建仙山贡水建设专班等活动或举措,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为管理好县城,守护城市建设成果,我们成立了多支执法队伍。”宣恩县城市管理和执法局局长曹阳介绍,该局通过不定期开展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我们同时加大对城区的保洁作业力度,230余名环卫工人包区包片清扫主干街道,垃圾收集车一天多次收集转运垃圾。”曹阳说。

城市建设,要让“颜值”与“实力”并存,宣恩县大力推进垃圾分类、雨污分流污水管网体系建设,通过新建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厂等,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集中转运、统一处理”的管理体系和污水统一处理无害化排放。

精致化建设,细致化管理,城市文明在一点一滴积累。

“三生”共融 城市品位提档升级

景城一体,主客共享。城建理念掷地有声,城市形象声名远扬。

通过系列文旅活动的开展,宣恩成功打造“仙山贡水 浪漫宣恩”旅游名片,诸多热门景观也成为“网红打卡地”,到宣恩过节正在成为周边旅游度假的新时尚。仅2021年,宣恩县全年接待游客534.4万人次。

数据显示,宣恩县城市场主体由2016年的5746家增加到现如今的9321家,增幅达62.2%。城市建设不断释放出民生福利、市场活力,文旅业态日渐丰富激发市场效应,创业就业更有吸引力。

2021年12月底,集餐饮、住宿、商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兴隆老街正式开街,首批入驻商家便有15家,“这个地理位置很好,宣恩旅游县城的魅力促使我到这里投资开店。”店主李俊说。

贡水河北岸,已经建成使用10余年的民族风情街人口往来密集,是市民休闲、旅客游玩的必经之地,各色各样的小吃摊位总会吸引行人驻足。“如果不是县里发展旅游产业,我也不会回来经营小吃摊,现在一家全靠旅游‘吃饭’。”摊主张成林之前在外务工,3年前返乡创业。

在城市建设中,宣恩县注重文化内涵,赋予城市文旅融合色彩,将侗族风雨桥、苗族钟楼、连厢楼等富有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有机连接,与新建的凌波桥、兴隆桥、墨达楼、兴隆老街一起奉献出贡水河畔的璀璨。

出门即景,一步一景。漫步宣恩的城市公园,随处可见公用茶桌、特式座椅,公共饮水设备、旅游公厕应需而设,市民与游客在城市建设中感受文明气息,人、城市、自然和谐共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共融的精美小城,正在让“近者悦、远者来”。

关键词: 雨污分流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