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秀明
伴随着春风的脚步,雨水节气如约而至。连日来,在利川市文斗镇海拔高达1300米的黄土村,雪融雨增,气温开始回升,村民们趁着大好季节抢农时、忙农事,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施用有机肥后进行土壤疏松。
“这些天抓紧将仅剩的猪牛粪进行干湿分离发酵,以保证农作物底肥充足。”4月20日,黄土村五组种养大户杨定发在畜舍场一边检查机器一边对笔者说道。
畜舍场内的蓄粪池中央安装着一台机器,他启动着机器电钮熟练地操作起来。只见吸引系统管道从蓄粪池中将稀释粪便吸出进入分离系统,分离出来的干粪由传输带输送到堆积棚内的发酵堆,排污管又将分离出来的肥水排到专用贮存池,机器操作流程井然有序。
施用有机肥后进行烟田起垄覆膜。
“这是一台小型固液分离机,所有猪牛粪经过干湿分离,就变成可利用的资源,肥水可以浇灌红薯、蔬菜,干粪则用于种植烟叶、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既提高种植质量增加效益,又改良了土壤,形成了种养结合循环。”杨定发谈起这套种养循环技术。
今年46岁的杨定发,对烟叶种植情有独钟,已经种了30多年的烟叶。2019年,他利用黄土村高山地区的特殊优势,在种植烟叶的基础上又发展养猪和养牛产业,将猪、牛粪通过固液分离机干湿分离后,制成优质安全的绿色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替代和减少化肥在烟叶种植中的用量,迈开了资源循环利用的步伐,是当地有名的种养循环专业户,也是山区产业发展的典范。
“养殖业是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之一,但是牲畜粪便难以处理,臭气熏天、蚊蝇成群,给环境造成了不少的污染。”杨定发说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发展养殖的初期,他曾经雇请挖掘机在附近林地挖了几米见方的土坑,将猪牛粪在坑内填埋覆盖,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但这样只是看似消除了眼前的环境污染,每逢下雨粪水溢出,漫山遍野横流,草木不生,对生态的影响更加严重。
长势良好的黄牛。
农民要致富,产业是出路。2020年1月,为了扩大种养产业规模,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绿色发展的目的,杨定发绞尽脑汁地思考着怎么解决牲畜粪便处理难题。他到处求师学艺,曾先后两次前往山东聊城观摩、借鉴经验,并到固液分离机销售厂家现场考察,验证其干湿分离效果。考察使他深受启发,结合山区地势特点,再三谋划后,他自筹资金近2万元购回一台小型固液分离机,从此便一头扎进了种养循环的反复实验和探索之中。
“要想发展养殖产业,首先要解决污染问题。”杨定发回想着创业初衷说道。在购回固液分离机后,他重新规划,大胆改造,优化布局生产居住场所,将猪牛场蓄粪池合二为一,还修建了干粪堆积发酵棚和肥水专用贮存池。既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又让分离发酵后的干粪使用更便利。
近年来,他不断总结和实践,在实际过程中进行改进和完善。随着种养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他将有机肥的利用从单一的烟叶生产向其他农作物延伸。畜粪里面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是种植烟叶、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优质有机肥,既可改变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又减少化肥和钾肥的使用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薯类养猪、玉米秸秆加工后养牛、畜粪干湿分离后还田的种养循环利用模式,打开了产业兴旺的新思路。
畜粪干湿分离机。
“目前生猪存栏10头,肉牛存栏15头,下半年产仔后数量还会增加。”看着膘肥体壮,长势良好的猪牛,杨定发满是笑意。“为有效利用资源,今年种植烟叶30亩、玉米30亩,还有10亩土豆、红薯、蔬菜等,完全能满足底肥施用和浇灌。排除自然灾害因素,估计今年总产值在30万元左右。”杨定发胸有成竹地说道。目前,玉米地翻耕培土、烟叶大田起垄覆膜均已就绪,精准施肥已完成,只待移栽,有望又是一年好收成。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我要在村里推广种养循环技术,明年再对干湿分离加工厂升级改造,为村民提供干湿分离和发酵一条龙服务设施,解决畜粪处理难问题,变废为宝,提升种植产能,带动全村共同走上生态绿色发展的产业循环致富之路。”谈到接下来的打算,杨定发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