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盛迷 通讯员 伍锡章
“傩文化是我们的宝库,要充分挖掘,为节庆活动注入文化灵魂。”3月30日,恩施市三岔镇燕子坝村党支部书记杨佩凡正与乡贤王金海商讨举办“花招节”事宜。
燕子坝村坚持打好“乡贤牌”,以乡愁为纽带,汇乡贤之智,聚乡贤之力,积极发挥乡贤作用,唱响乡村“振兴曲”。
三岔镇燕子坝美景如画。 (资料图)
“和事佬”增添治理活力
曹兵是燕子坝村有名的“和事佬”。作为村里的“知事客”,他积极发挥人熟、事熟、理熟优势,经常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解。
“他为人正派,敢说直话、真话,村民之间有磕磕绊绊的时候,都爱找他主持公道。”说起曹兵,杨佩凡满口称赞。
由于调处矛盾纠纷能力突出,深受群众好评的曹兵“持证上岗”,被聘为该村叶家台组的网格员。
2020年,村民高某家因化粪池设计缺陷,一遇下雨,污水便流向隔壁的妹妹家。由于高某长期未整改,兄妹二人多次发生争吵。后来,妹妹挖沟将污水引回高某家,就这样,兄妹间矛盾不断加深。
得知情况的曹兵赶到现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哥哥这个事本来就不对,要及时改正;妹妹也有错,不能用极端的方式来处理,兄妹之间有话好好说。”
在苦口婆心地劝说下,两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曹兵帮助下,一起挖沟渠、埋管道,解决了排污问题,兄妹二人重归于好。
和曹兵一样,村里9名能力强、有影响力的乡贤被聘为网格员。他们走村入户,与群众拉家常、摆道理,叙乡规、讲法律,积极做好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燕子坝村的矛盾纠纷也从前些年年均近40起降到了7起。
燕子村举办的农民运动会深受欢迎,营造了向善向上向美向好的氛围。 (资料图)
在外乡贤助力经济发展
燕子坝村坚持为乡贤当好“店小二”,为他们返乡创业搞好服务。
“我们建立了在外乡贤能人信息库和微信群,并定期开展联系,报告家乡的发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杨佩凡拿出手机,在微信群与在外乡贤分享燕子坝村的乡村振兴发展思路。
张恒便是燕子坝村乡贤能人信息库中的一员。出生于燕子坝村普通农民家庭的张恒早早地踏入社会,在外从事建筑行业20余年,如今小有成就。
虽然常年在外发展,但张恒一直怀着一份乡情,工作再忙都会通过微信群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2018年,张恒通过线上“乡贤座谈会”,了解到燕子坝村将依托大清江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一心想回乡创业的他觉得时机到了。当年,张恒回乡发展李子150余亩,并修建农家乐,拓展自助采摘、民宿、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
致富不忘乡邻。张恒主动提供苗木和技术支持,带动周边14户村民种植李子,吸纳20余名村民到果园和农家乐务工。
搭建平台,发挥在外乡贤内引外联作用,引导在外乡贤智力回归、项目回归、资金回归,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目前,燕子坝村已有5名乡贤返乡创业,2名乡贤表达了投资意愿,1名乡贤牵线搭桥成功引进1个种植项目。
年轻干部在乡贤馆了解乡贤事迹。 (资料图)
“五老”引领文明乡风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村里有‘五老’,他们在引领文明乡风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佩凡说。该村团结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劳模等“五老”乡贤,发挥他们德高望重,说话有“哈数”的优势,积极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陈德富就是这样一位“五老”乡贤。他年近七旬,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坚持退休不褪色,为美丽乡村建设发挥余热。
2021年以来,三岔镇聚焦富硒康养示范带建设,推进“四清四整”行动,陈德富积极响应,带头将自家房前屋后扫干净,把物品摆整齐,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
“老陈是个闲不住且充满正能量的人。”村民这样评价他。
陈德富是村里的义务宣讲员。他总是耐心地为周边群众宣传讲解各类惠民政策,在面对部分村民有怨言,说酸话、气话时,他总是主动站出来亮明党员身份,一一进行驳斥和批评教育。
“群众会上,老陈的发言总是大家期待的‘保留节目’,很多工作的推动还真离不开他。”一名村干部说。陈德富当过干部,群众工作经验丰富。
现在,闲不住的老陈“业务”范围越来越广,牵头成立了村乡贤理事会,担任村老年协会会长,积极参与村规民约制订,参加村里的乡贤馆建设……
和陈德富一样,该村10余名“五老”乡贤积极发挥作用,既当好民情联络员,又当好文明向导员,用乡土语言将政策传播到村民家中,引导群众改变思想面貌,引领道德风尚,涵育文明乡风。
挖掘乡贤资源,凝聚乡贤力量,弘扬乡贤文化。燕子坝村坚持以情聚才,以才聚才,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让更多项目、资金、人才落户落地。乡贤能人的参与,也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