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宝训 通讯员 吴帆
绿野春风起,耕田正当时。连日来,利川市谋道镇百丈沟片区内,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石菖蒲、山奈种苗,全家老少齐上阵,积极开展春耕春管。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需要“领头羊”。百丈沟片区坚持党建引领,各村党支部按照“党建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助推乡村振兴。2021年,该片区销售石菖蒲、山奈收入超百万元。
产业发展得找准“路子”
百丈沟山峰突兀,沟壑纵横,曾因交通闭塞、地瘠民贫而出名。“过去由于贫困,大量村民举家外出,现在村里产业兴旺,不少村民回来了。”近日,利川市第五高级中学驻茶园沟村第一书记曾祥权兴奋地说。
百丈沟片区的产业路,并非一路坦途。该片区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向先华回忆,过去为了找出路,村干部绞尽脑汁,“摸着石头过河”。“先后试种了花椒、柑橘和何首乌等作物,只要是有发展前景的,都会想办法引进来。”他说。
不止先锋村,百丈沟片区覆盖的海螺口、茶园沟、中心、古树嘴等村落也在不断探索,寻找适合的产业路。
百丈沟片区位于谋道镇西北部,平均海拔800米,气候凉爽,土壤肥沃,有着发展中药材的优越条件。各党支部立足实际,坚持党建引领在先,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同时邀请中药材专家对百丈沟的土壤、环境、地理、气候进行分析、论证。
最终,该片区确定发展以石菖蒲、山奈为主的产业,并划定了种植区域、引进了种植技术。
带动村民要依靠“班子”
产业发展,离不开基层党支部的引领。
“今天的发展成果,离不开我们过去吃的亏、受的苦,特别是村‘两委’干部付出更多,他们在带领村民致富的道路上不辞辛劳,从不言弃。”中心村五组村民刘长兴说。
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百丈沟片区各党支部将百余名党员组织起来,将种植数量、发展面积明确到支部和个人,同时还要求村“两委”及工作队成员包组入户,带动群众参与药材种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身份“亮”在致富路上、“亮”在田间地头。
经过不懈努力,百丈沟已种植石菖蒲、山奈1200亩,年收益超过百万元。
“我开始对发展药材是犹豫的,毕竟近几年搞的不少产业收效甚微。但是看到‘尖刀班’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党员干部带头试种,我就在自家承包土地上试种了石菖蒲和山奈,结果2021年毛收入20多万元。”中心村十三组村民王孝华说。
为了打开市场,百丈沟片区各党支部积极与市场主体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与利川市云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形成了“农户种植+集中收购+统一销售”模式,确保市场主体进得来、种植药材销得走、村民收入拿得到、集体经济增得快。
乡村振兴须迈稳“步子”
任何事物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一路走来,百丈沟片区中药材产业在风雨中逐步成长壮大。
“近几年,石菖蒲、山奈等药材市场行情一路看涨,但该片区种植分散、规模较小,导致收购成本高、效率低。”药材收购商遇到新问题。
连片种植、抱团发展才有出路。于是,百丈沟片区各党支部充分利用“村村响”、微信公众号、村级事务群、入户走访的宣传效能,见缝插针地对村民进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政策宣传;坚持党建引领中药材产业发展,推动“有困难找支部”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拍摄百丈沟宣传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打响百丈沟精品中药材招牌。
“现在好了,百丈沟的5个村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村里提供平台,然后由我们公司集中收购和统一销售,极大地节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利川市云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如今,百丈沟片区交通便利、产业兴旺。未来,各村党支部和“尖刀班”成员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扩大药材种植面积,建设药材加工基地,着力提高药材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推动农户增产增收,走稳走实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