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见习记者 谭卓瑶 通讯员 杨大启 曹 剑
春寒料峭,在利川市汪营镇钓鱼滩村金会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合作社负责人张会和工人们早已忙活开来。拔苗、抖土、打捆、挖坑、移栽……与苗木打了20多年交道,这些对于张会来说是轻车熟路、信手拈来的事儿。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年前,怀揣着从南方打工挣得的6000元钱,张会回到家乡钓魚滩村,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花卉苗木产业结缘。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张会把仅有的6000元钱全部投了进去,没想到第一年就挣到了钱。
尝到甜头的张会下定决心把创业方向定在绿色环保的花卉苗木培育上,意识到这将是一个有前景的朝阳产业。
张会一边学习苗木知识一边开拓周边市场,在花卉苗木培育的各个技术环节,都做到亲力亲为。慢慢地,张会成长为花卉苗木培育的技术能手。
前些年,随着利川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花卉苗木的需求量大增。
张会意识到,大展拳脚的机会到了。于是,她开始流转土地,从小作坊经营转变大规模种植。
创业路上多艰辛
“在创业初期,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创业艰辛,奋斗以成。回想创业的艰辛,张会泪盈于睫。
资金,成了张会创业起步的最大障碍。6000元本钱实在是杯水车薪。买种苗、建大棚、购设备、请工人,这些都需要钱。找银行贷款?张会没有资本作抵押。找父母支持?父母却是有心无力。
张会只好寻求亲朋好友帮忙。就这样一家一家地借,跑了足足半个月,好不容易借到两万元,可这也仅够买种苗。是迎难而上,还是偃旗息鼓?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张会决定横下心继续往前闯,先从自家地开始种植。
后来,自家地不够了,张会就挨家挨户求乡亲们租借给她,她提供工作岗位,等有利润了,再一并支付。
渐渐地,乡亲们被张会的真诚和勤奋所打动,消除了心头的疑虑,答应出租土地,先干活后拿钱。
为兑现承诺,张会在接下来的销售环节做足了功课,只身前往宜昌、武汉等地,无数单位、学校、小区、工地都留下了张会奔波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张会赢得了一批批客户,销路也慢慢打开,种植规模逐渐壮大起来。
花开满园绽凉城
近日,张会的丈夫在成都出差,为河北廊坊的一个市政工程调运苗木,而张会则在家中操持着本地业务。
随着金会苗木专业合作社知名度的提升,张会的苗木生意做到了省外。
如今,金会苗木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利川市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2021年,合作社流转土地600亩,常年有30多人在基地务工。
张会自豪地说:“每年基地光是务工费用的支出就超过60万元,这让我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因为产业发展起来了,周边的老百姓也可以跟着致富。”
如今,张会又有了新的烦恼,由于基地产量不够,很多找上门的客户都被她婉拒了。“下一步,我想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更多苗木品种,把合作社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人发展致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对于今后的发展,张会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