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东方科技网 要闻 >

知识空间相当震撼——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有感

中国科技新闻网 | 2022-04-14 15:18:12

前天上午,国家图书馆查阅期刊资料,中学同班学友的妹妹也是中学校友师妹做向导,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级,毕业后分配到国家图书馆工作,那时还在北海公园附近,后随迁紫竹院公园,并享受“前店后厂”的“待遇”——图书馆大楼同家属宿舍楼毗邻,师妹在国图部门负责人的职务退休,对图书馆业务了如指掌,带我入馆办理相关手续直至期刊阅览室过刊区,介绍期刊查阅手续,填写借阅借条,并对馆内同行说,这是我的老师,过来查阅资料。

就我的查阅计划,六年(1991-1996)的“半月谈”人物期刊《中华英才》,预计最快半天完成任务,弄不好得照着一天准备;中午可在院内向读者开放的咖啡简餐用餐。师妹交代,信心满满,填好五张借阅书单,每次与管理员“一对一”“交换”,合订期刊,每次三大本,每隔四十分钟交接一次,从期刊库分批运抵,标准的“工业流程”。

九点开馆,九点半开始阅读,恰如师妹所做预期,连续“奋战”三小时后的12点半,最终找到所要文章资料,最后的一张借阅单及其两本合订本期刊不必再看了。“拿去复印吧,就在楼道里边”,在图书管理员的指引下,报刊复印处的工作人员,认真地复印、扫描,纸件、光盘“双料”服务,正赶上更新换代的设备,纸质效果非常清晰。

首次在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待第一批期刊(师妹提醒抵刊速度从第二批开始就会加快)时,拍照图书阅览室全景,“立体交叉”,颇为壮观,手机微信转发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的家乡友人,回复说曾来国图查阅资料,知识空间,相当震撼……深有同感。

(马秀山 2022年4月14日)

相关链接:

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书香,能否留驻城市”《人民日报》2014年4月17日第5版)。

1941年至1943年,列宁格勒被德军围困长达872天,平均每天饿死冻死700多人。令人惊诧和敬佩的是,在这一朝不保夕的危难时刻,列宁格勒市图书馆每天照常开放,大量食不果腹、骨瘦如柴的市民坚持汲取着精神食粮;俄罗斯盛产美女得益于爱读书。“美女教育”自幼儿时就已开始:舞蹈、绘画、音乐等都是必修,但最为持久普遍的“气质瑜伽”还是读书。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时,俄罗斯女性忍饿盛装去看芭蕾舞,听音乐会,书本这一简约的“装饰”更是须臾不离。可以想见,女士们历经如此短则十几年、长则数十年的饱读修炼,各种“先天毛病”如稚气、娇气、俗气、暮气等得以医治,而秀气、灵气、才气、朝气等优雅灵动气质则逐步褪茧化蝶、琢玉成华。从这个意义上讲,俄罗斯女性实现了“做花瓶,但要做景泰蓝花瓶,外有彩釉,内有金胎”。晨曦凭栏,斜阳倚树,书香气息扑面而来的画面,当是人间穿越时空的最靓美景,也是女性青春永葆的最佳宝典(陈效卫:“俄罗斯人的不解书缘”《人民日报》2014年5月1日第5版)。

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最古老的图书馆,曾有5位美国总统、30多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那里学习过。其20条经典训诫,更是为人熟知:“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戴维·乔丹感慨:“一个伟大的图书馆是建立一所伟大的学府的必然要素”。(“大学图书馆:不应在‘边缘’”《人民日报》2012年4月6日第18版)。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人民日报 北海公园 精神食粮

相关推荐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