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欧洲经历极端高温天气,不少地方都打破了当地历史纪录,有人戏称地球进入了 " 烧烤模式 "。
到了今年," 烧烤 " 势头依然不减。进入 5 月以来,许多国家都出现了罕见高温,比如泰国曼谷最高气温达到了 41 ℃;菲律宾伊萨贝拉省最高温 39 ℃,部分地区体感温度逼近 50 ℃。老挝、越南分别记录到 43.5 ℃、超 44 ℃的高温,均创下历史最高值!
我们的地球,是真的越来越热了?
【资料图】
从世界气象组织官网最近发布的 1880-2022 年全球各纬度气温变化小短片来看,随着年份的推进,地球的颜色越来越暖,越来越红,这就代表着地球越来越热。
可以形象地说,我们的地球生病了,正在 " 发烧 "。主要表现就是:
第一,几十年来,地球总体呈现变暖的趋势。按照目前的气温增速,科学家预计,与工业化之前相比,全球到 2100 年极有可能增温 3 ℃以上,届时 2.75 亿人口居住的区域可能将被洪水淹没。
第二,地球 " 血压 " 不稳定,极端天气频发。比如 2022 年,欧洲就出现了罕见的极端高温天气。2022 年 7 月 19 日,英国气象局数据显示,伦敦希思罗机场气温一度高达 40.2 ℃。这是英国有记录以来第一次气温突破 40 ℃,高温使部分机场跑道 " 融化 ",英国伦敦卢顿机场的航班出现暂时中断。在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地,高温还引发了森林大火。
第三," 疑难杂症 " 出现的频率变高,灾害高发。除了 " 热更热 ",还有 " 冷更冷 "" 旱更旱 " 等等,甚至出现百年一遇的灾害天气。最近几年的新闻中,经常看到地震、洪涝、暴雪、沙尘暴等影响人们生活的气象灾害。有网友调侃,地球上的各个角落都在刷新着纪录。
除了最直接的气象灾害,气候变化也会影响能源供给。极端天气干扰能源生产。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都是靠天吃饭。比如 2021 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雨雪冰冻天气,造成风能、太阳能发电困难,加重能源危机。
极端天气也阻碍能源运输。比如 2022 年,由于持续的高温天气,德国运输大动脉莱茵河水位下降,水运受阻。极端天气还推高能源消耗。高温、极寒天气使用电需求明显增加,可能造成能源短缺。
更严重的是,气候变化将重创地球生态系统。
以海洋为例:在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是海洋,海洋对地球气候调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科学家统计过,随着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海洋每年吸收约 22% 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就造成了海水酸性比工业时代初期增加了 26%,使许多地区的海洋生态系统退化,比如在一些海域,出现了大面积的珊瑚白化现象。
面对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何去何从?减少碳排放已是老生常谈,今年 4 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报告,呼吁各国采取深入、快速和持续的二氧化碳减排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的脚步。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行动,每个国家都应担负起 "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了 50.8%。中方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而历史上已累计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发达国家,更应尽快推进碳中和进程,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切实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 留给世界的时间不多了,在履行气候承诺的问题上没有回头路。" 在去年 11 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落实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这样说。他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我们踏上了通往气候地狱的高速公路,我们的脚还踩在了油门上 "。
危机当前,每个人都要为生命和未来而战。最后,给网友们上一个表格,有时间的话不妨计算一下个人和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来源:新华社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帮忙 " 一键直达 " 晨意帮忙 " 平台;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 19176699651。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