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各个领域。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与金融的生态融合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加入到助力国家高度重视的普惠金融行列,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增长持续加快,上半年增加1.49万亿元,同比多增5953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增速比上季末高3.4个百分点。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8年以来,在各方努力下,普惠型小微贷款量增价降,融资难、融资贵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不过,从贷款结构看,抵质押担保类贷款占比在八成以上,今后金融机构需要探索基于数据的信用小微贷款,摆脱对抵质押物的依赖。”
有痛点就有机会,用科技帮助金融机构摆脱对抵押物的依赖,就成为金融科技企业的机会。因此,从BAJT到金融科技头部企业,再到新崛起的科技企业,纷纷挤到toB的竞技赛场。
用科技穿透底层资产
助力普惠金融精准落地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风控。抵质押担保成了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主流模式。据央行数据,截至2018年年末,银行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抵质押担保贷款占比87.5%,信用贷款占比仅为12.5%。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给了金融科技企业用武之地,也因此诞生了一批像量化派、祺鲲科技、同盾科技等拥有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头部金融科技企业,其独家、有专利、领先的先进技术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中,犹如一只“穿云箭”可精准为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画像,穿透其底层资产的真假,把控风险。
日前,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的国内首例中小企业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在机票代理行业完成放贷,这也是国内乃至日本和欧洲首例利用多种金融科技手段使供应链金融保理脱离核心企业担保而完成的放贷业务。祺鲲科技凭借其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捕捉底层资产真实经营性现金流数据,中融天下商业保理基于真实现金流为贷款企业注入金融流动性,并由中国银行进行贷款资金账户监管。
祺鲲科技CEO朱绍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穿透资产,使资产证券化行为回归本质,让投资人能够看到资产方归还资金并带来收益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未来现金流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多种技术全程追踪资产方对于资金的使用、现金流生成及汇集的全过程行为而不仅仅是关键节点的合同文本,同时确保该数据的初始来源及真实性,无疑对于资金安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银行在做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中的重要风险有两点,一是企业的经营数据不实,二是企业将贷款资金挪为他用。”平安银行北京分行资管部负责人马赫说。据悉,此笔业务覆盖两千万底层资产,形成标的总额将近1000万元,在祺鲲科技打造“中小企业区块链融资平台”上完成放贷全流程。祺鲲科技作为技术服务方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与银行、保理公司等牌照金融公司合作,成功实现基于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融资及贷款服务,并在用区块链打包资产数字化及证券化领域拥有12项目美国专利。
金融科技企业toB赛道上
谁将会胜出?
“金融科技必须要进入下半场。金融机构将不局限于上半场对互联网流量的追逐,而是要实现从纯线上到线上线下相融合,从弱金融到强金融的转变。”在7月16日举行的第一届资管科技行业高峰论坛上,京东数字科技CEO陈生强表示,金融机构还有更多业务没有深度参与到金融科技化的进程当中,如资产管理、企业融资、小微金融等。
正因如此,各银行加快了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积极开发差别化、定制化、个性化产品,这些科技主要涉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那么,金融科技公司都在抢toB这块蛋糕,什么样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金融科技公司的toB业务分为金融科技公司赋能B端金融机构和金融类公司发力B端企业市场。在B端基础设施领域,如云计算服务、支付、数据征信等领域,则仍存在明显的网络效应,这类B端基础设施赋能领域,有可能诞生出有绝对影响力的市场龙头。
例如,创立于2014年的科技数据驱动的科技公司量化派自主研发的智能金融科技系统平台“量子魔方”,能够提供金融科技全流程的技术支持,包含多场景精准客户获取平台“量智产”、智能大数据风控平台“量智算”、智能贷后管理技术平台“量智管”,能够帮助金融机构在科技转型的过程中,有效节约人力、研发、时间和风险成本,提升风控精准度,进而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目前,量化派已与国内外超过300家机构和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打造更加有活力的共赢生态,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Fintech有技术缺牌照,与金融机构合作主要还是因为牌照的原因。金融科技公司要想胜出必须是传统金融机构不具备的,主要表现在技术、人才、场景和客群上。”
关键词: 普惠金融精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