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市口腔医院诊室里,一位饱受“牙疼”折磨的小伙子终于鼓起勇气打算来拔牙,由于智齿“才露尖尖角”,需要拍摄口腔全景片进行检查。哎呦,这个智齿长得有点“特别”!
大夫:你的问题不仅仅是阻生牙,还很有可能存在着“含牙囊肿”。
小伙子:“含牙囊肿”是什么东西,很严重吗?
莫慌!要想知道“含牙囊肿”是个什么东西,首先得了解什么是颌骨囊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四病区主任韩伟介绍,颌骨囊肿是口腔颌面部骨发生的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从组织学上来看,囊肿由囊壁和内容物组成:结构上来讲,有点类似于灌汤包,外面是皮,里面是馅儿。有的内容物比如“角化物”,质地比较浓稠,类似于豆渣,就像是塞得满满的大肉包。有的内容物则比较稀薄,医学上称作是“囊液”,好比是灌汤包。而“含牙囊肿”就是囊壁的里面包裹着未萌牙的牙冠,通常不包含牙根。既然囊肿的外面有一层“皮”,里面也不是肿瘤细胞成分,所以生物学行为当然就是良性,不会浸润地生长,也不会转移到其他地方。但由于其会缓慢生长,体积增大,最终会挤压到周围组织,引起骨质吸收、面部肿胀、牙齿松动等等。
那么口腔颌面部骨的囊肿通常有哪些呢?主要有以下牙源性颌骨囊肿、非牙源性颌骨囊肿、血外渗性囊肿。
牙源性颌骨囊肿:顾名思义,囊肿来源于牙齿周围的组织。在人类口腔颌面系统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残余的上皮,一些残余的上皮存在于牙的周围:牙周膜、未萌牙的牙冠表面。通常,深龋、残根、死髓牙的牙周膜中,残余上皮在慢性炎症刺激下增生成上皮团,上皮团发生变性和液化,就成为了“根端囊肿(根尖周囊肿)”。未萌牙,尤其是阻生的牙齿,表面的残余上皮在炎症刺激、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包绕“含牙囊肿”。
非牙源性颌骨囊肿:还有一些残余的上皮存在于牙周组织以外的部分,在发育异常的情况下可以引起颌面部骨不同部位的囊肿,例如:球上颌囊肿、鼻腭囊肿、正中囊肿、鼻唇囊肿。这些囊肿的主要表现为颌骨骨质的膨胀,可以通过摄片检查出。
血管外渗性囊肿:由颌面部骨骨髓内出血造成,通常发生于外伤后,也有一部分发生于血友病患者等伴有凝血功能降低的患者。
在治疗与预防上,韩主任建议,颌骨囊肿通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通常不复发。术前拍摄X线片,可以明确囊肿的范围与临近组织关系,有利于指导手术。如伴有感染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抗生素。
由于颌面部骨囊肿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患牙等引起牙周组织的炎症;残余上皮在颌骨内的发育异常;颌面部外伤及凝血异常的疾病。预防则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及时治疗龋齿、残根等患牙;避免外伤;留意是否有颌面部局部缓慢肿大的症状,定期体检。(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