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岁的秦先生身强力壮,几乎没生过病。前段时间,他突然无故盗汗、发热。医生追根溯源揪出的致病元凶,竟与自己一次运货时“帮忙”有关。
两周前,秦先生出现畏寒发热症状,体温到了39摄氏度以上,睡着的时候会大汗淋漓,就像洗了个澡,不得不三更半夜起床更换内衣。一开始他自以为是体虚,患了普通感冒,休息一下就会好。
可是一段时间下来,状况并没有好转,越来越虚弱,家人赶紧带他到医院就诊。检查用药后,还是不见好转,于是他前往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
接诊的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临床经验非常丰富,认为以发热、明显多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不多,怀疑可能是一种浙江较少见的疾病——布鲁氏菌病,但秦先生否认饲养羊牛或近段时间参与宰杀等情况。医生继续追踪,终于弄清来龙去脉。
原来,秦先生有一辆平时跑运输的小货车。发病前不久,他接到运输一车羊的单子,其间有几只羊乱跑,难以赶上车,他便动手帮着货主拉拽推搡,将羊弄上了车。医生还捕捉到患者身上的一个重要细节,手掌经常有蜕皮皲裂,这样更是让病菌趁隙而入。
据此,潘红英请医院微生物室加急做了虎红平板初筛试验,结果为阳性。又安排患者住院进行血与骨髓培养。很快,两项检测报告均显示,造成他夜夜盗汗的罪魁祸首是布鲁氏菌。明确了病因,医生针对性用了抗生素后,病情马上好转。
潘红英介绍,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布鲁菌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体液、食用感染动物的食物制品,以及吸入感染性气溶胶而传播至人。
布鲁菌病可影响任何器官系统,并且90%的患者具有周期性发热,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关节痛、乏力、体重减轻和抑郁;肌肉骨骼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少数患者还会发生神经型布鲁菌病、心内膜炎及肝脓肿。
潘红英提醒,饲养牛羊者及屠宰人员在处理牛羊等动物时,尤其是手上有伤口,应戴上口罩与橡胶手套;普通市民应注意羊牛肉煮熟及其奶制品杀菌后方可食用。接触过羊、牛后出现头痛、全身关节酸痛及多汗、发热等症状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医,讲明症状体征和病畜接触情况,及时对症治疗。( 冯双 )